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06章 计划办报纸(第2页)

讲究的就是个人无我有,只要稀缺性和话题性一上去,那就不愁销路了。”

 赵祯皱起眉头,费力的理解李放口中的新词,好在根据字面意思,倒也没什么歧义。

 “汴京四通八达,南北各地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也不见得那些纨绔子弟就会来买我们的东西吧?”

 “聪明!”李放赞同赵祯意见,“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你出手了。”

 李放一脸严肃的看向赵祯:“我建议你在皇城司下属,成立一个报务司,专管报纸业务。双管齐下,不仅能掌握京城喉舌,更能为我们的生意打开销路,一举两得。”

 “等等,等等!”赵祯连连叫停,“刚刚不是说的营销之事吗?怎么又跑到什么报纸上去了?”

 李放认真的说道:“我昨晚好好想了下,实在是觉得此事利国利民,这才拿出来跟你分说的。”

 “这报纸是何物?”赵祯疑惑的问道。

 “报纸类似于你们那个时代的邸报,不过我说让你发行的报纸是面向普通百姓的,而非是官员。”

 赵祯还是不太理解这其中有什么好处,示意李放详细解释。

 打开了电脑,李放随便搜索了一个知名报纸的官方网站。

 “你亲眼看看吧。”

 指点着电子版的报纸,李放给赵祯一一介绍。

 上面不时出现的“改革”、“出访”、“慰问”等字眼让赵祯明白了这是个什么性质的报纸。

 “这等国家大事,竟如此堂而皇之的任人评说观看?”赵祯难以想象。

 李放一句话点醒了他:“通过这些,像我这样的百姓是不是能知道国家大事?如果一个地方官员跟我说,明天开始要加税了,你猜我会不会缴?”

 赵祯愣了一下,瞬间明白了过来。

 “此物可使朝廷中央直通地方!”

 说着,赵祯凑近了屏幕,恨不能从中窥见报纸的玄妙之处。

 “你先别这么乐观。”李放将赵祯拉开,“现代能这么搞,是因为我国差不多已经没什么文盲了,最起码社会的主体是这样的,可你的大宋却不行。”

 “呃!”

 此话犹如当头一棒,赵祯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

 “乡野百姓,大都不识一言,故而才会被官吏大户欺上瞒下。”

 见他有些颓然,李放给他打气道:“但这个报纸,终究能让一部分读书人了解朝廷,而且他也会是你的一个喉舌。”

 “这又怎么说?”

 李放指着屏幕:“若是我国的官方报纸上报道了一人是奸臣,你觉得看过这个报纸人会不会信。”

 “那是自然......”

 赵祯有些明白了,这报纸果然是利器。

 “怪不得你让我将报务司置于皇城司下属,天子喉舌自然不能操于外人之手。”

 “而且此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来抚育孤寡。”李放继续说道。

 “汴京城大,居之不易,你命人印出报纸后,大可雇些孩童,在街上叫卖。不仅引人注目,还能给他们一个生计,博个好名声,让御史言官有话都说不出口。”

 赵祯连连点头,喜笑颜开:“好,好,好!”

 眼下,他觉得这报纸业务简直是治国利器。

 他刚刚亲政,正需要这样的业绩,来向朝野证明自己。

 抚育孤寡,任谁也挑不出理来,还能不动声色的推行自己的事,加强自身的皇权,实属稳赚不赔的买卖。

 见赵祯再无一丝意见,李放便和他谈起了细节。

 时不时在键盘上敲上几下,录入一些关键信息。

 最终,二人算是大致定下了办报的章程。

 李放算是以技术和创意入股,占两成份子,赵祯全权负责施行,所以占八成。

 这个是关乎皇帝话语权的产业,李放本来不想要的,左右办报在古代也算不得什么暴利行业。

 可赵祯非要给,李放就开口要了两成。

 二人也没签订什么文书,本就是两个世界,君子协定只凭良心,李放也不相信赵祯会昧下自己的钱财。

 他不是这么短视的人。

 “既然占了你的股份,我也不好当甩手掌柜。回头我去找些更加便宜方便的造纸和印刷工艺,争取将成本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