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李世民的谋划(第2页)
说到这里,李世民顿了下,没有说出下面的话。
李放拱了拱手:“我是现代人,随性惯
了,百无禁忌,若有冒犯之处,还请陛下多多担待。”
“无碍。”李世民摆摆手,“十几年了,现在想来,我还时常梦到那一天和那个地方。”
在场的人都知道,李世民说的就是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门。
感慨完了,李世民抬头看向李放:“我回答先生问题前,先生能否告知,关于......此事,后世之人是如何看待的?”
这句话一出口,李世民的表情不由得变的有些忐忑。
杀兄弑弟,逼父自立,这是自己抹不去的黑点。
哪怕自信如李世民,也不得不担心这一点,毕竟这种行为在儒家的道德伦理观里,属于是十恶不赦了。
“这一点陛下放心,我此前说的‘千古一帝’评价,不足以说明此事吗?”李放给李世民吃了定心丸。
“后世倒是有陛下改史之论,但大部分人都还是认为陛下是清白的,毕竟在玄武门陛下亲手射杀......”
说到这,李放给含糊了过去,刚才是提出问题,现在当着人的面,最主要的是还有他孩子。
李放也不好明说,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李建成。
“那件事史官都记了下来,陛下还有什么好改的呢?”
李世民安心了,两肩一松,向后坐了些。
“对了,我倒是有个问题想问问陛下。”李放忽然想到了什么。
“史书记载,当时高祖皇帝想让陛下去洛阳,行天子仪仗,结果不仅隐太子反对,陛下本人也反对此事。”
李放说到这,李世民不禁面露追忆之色,想想年轻的时候,自己真是意气风发啊。
李放继续说道:“后世人推测,以陛下的军事能力,若是去了洛阳,恐怕天下最终还是会落入陛下的手中。而陛下之所以不去,是想以最小的代价,解决这场夺嫡之争,免得大军内战,波及天下。不知,陛下是这样想的吗?”
“有一部分吧。”既然都说出来了,李世民也就放下了心结。
“当时北方突厥强盛,隋末烽烟未熄,若我与大兄再做过一场,黎民生怨不说,一个不慎,便要重演晋室东迁的惨状,那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李放了然,果然如此。
聊了几句李建成,话题重新回到李放刚刚的问题上。
看李放的神态,还有对自己的态度,李世民颇有些自信的回道:“既然先生问了这句话,那想来大兄穿越后,先生是不会帮他的吧?”
“那是自然。”李放点点头。
“我好像明白了。”李治恍然大悟。
李放看向他:“你明白了?那不妨说出来给陛下听听?”
李世民也看向儿子:“稚奴有所得?”
“阿耶不知。”李治起身解释,“那北宋自赵祯兄长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就亡了国,异族南下中原攻破了国都,又是一场不亚于晋室东迁的悲剧。”
他说到这,李世民也明白了过来。
李放之所以不帮李建成,是因为自己这个皇帝当得还不错,有个什么“千古一帝”的名头。
而另外两位的后继者,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看向李放,李世民开口说道:“先生是看不惯司马氏得了江山,致使五胡入华,蹂躏天下啊。”
“正是如此。”李放表情有些沉重,“五胡乱华,北方大地一度十室九空,此皆因司马氏治国不当,他们该有天下吗?”
听了李放的理由,李世民有点不太认同。
虽然晋朝确实不咋地,但在历朝历代的官方认同中,还算是正统的。
既然是正统,那就有天命在身,李放这套说辞,自然不能很好的说服李世民。
李放继续说着:“曹氏虽篡汉自立,但天下疆土皆是曹操亲自带兵南征北战而得。司马氏篡权,先有洛水背诺,后又有司马昭当街弑君,这样的家族,如何能有脸自称忠孝?又如何敢立国的?”
说到这,李世民倒也明白了李放的想法,心中疑惑尽去。
“这位先生倒是个十足的汉人至上。”李世民心中暗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