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78章 朝野纷议(第2页)

 “子上公所言甚为动容,臣也忍不住心生感怀。”

 又一个人站了出来,随意的朝上面拱了拱手,意思是这话是对曹髦

说的。

 可实际上,他的目光看向的则是上首的司马师。

 “臣尚未成年,先父便猝然离世,虽未多抚育臣下,然先父之德仍明耀子孙,遗泽无穷。臣以为,子上公所言,感天动人,实乃圣人教化之本,自当请陛下敕旨,追赠先人,以教化百姓向善。”

 说罢,他俯首躬身向上,看大体方向是朝着曹髦。

 可曹髦偷眼观瞧,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人是在拜司马师。

 “这狗贼!着急出来为主人打前锋了!”曹髦恶狠狠的想到。

 也就是他年龄小,想不到什么更恶毒的语言了,不然他绝对不吝啬于用在此人身上。

 正在畅想,日后要怎么炮制此人时,司马师打断了曹髦的幻想。

 司马师沉下声来:“贾公闾!陛下和王公面前,岂有你胡言的余地,还不退下!”

 一声呵斥,让下首的贾充抖了抖,懦懦而退。

 没错,这个出来附和司马昭的人,就是那位司马昭的特别心腹,贾充贾公闾。

 此时,他在朝中任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同时担任大将军府的参军,已经进入了司马氏的核心决策层。

 “大将军。”曹髦忽然开口,“贾侍郎不过是直言其意,不必如此苛责,此事本就不好决断,倒不如让群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曹髦当然不想让贾充就这么下去了,相反,他还想让贾充继续留在这里,把水搅的越浑越好。

 不同于司马昭和王祥,以贾充的地位,群臣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在贾充发言过后,其他的臣子想表达意见,就能以贾充为锚点。

 或赞同,或批判,反正是能吵起来就对了。

 这样的局面,才对曹髦最有利。

 而且给那些不赞同追封曹霖的人树立一个靶子,也让那些不敢攻击司马昭的人,转火贾充。

 虽然想出了这个计策,但心底里,曹髦还是不愿意真的追认曹霖为皇帝的。

 这不仅是因为曹霖这个父亲不称职,还有就是,曹髦不可能主动去削弱自身的帝位合法性的。

 可虽然曹髦如此说了,贾充只是口上谢恩,但动作却还是在往朝班里退,压根没搭理曹髦。

 司马师闻言看向了上首,从曹髦的脸上,他只看到了认真。

 只是略一思索,司马师开口了:“既然陛下都开口了,臣自然无话可说。”

 贾充这才停下脚步,重新站到群臣中间。

 随着曹髦这句话落地,再加上司马师的默许,朝臣慢慢的就开始分成了三派。

 有支持司马昭的,还有反对司马昭的,更多的则是默不作声看戏的。

 整个大殿内,渐渐地吵得跟热窑似的,要不是还在克制着,甚至有人都要为此动起手来。

 这其中,尤以贾充受到的攻击最多,谁让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赞同司马昭的人呢。

 吵吵嚷嚷了许久,司马师在上面看的分明,大部分人应该还是和王祥一样,不愿意主动打破一直以来的宗法关系。

 曹髦过继给了曹叡,那就和曹霖没什么关系了。

 至于以前亲情,像王祥说的那样,恩荫他的子嗣,赏赐他们已经够了,不需要做太多别的事。

 朝堂辩论,是辩不赢了,但同时司马师心里也有数了。

 “嗯,咳!”

 假模假样的咳了一声,声音并不大。

 可在有心人的口耳相传之下,刚才还乱哄哄的朝堂,很快安静了下来。

 司马师目光扫视了下面的所有人,转过身来正对曹髦进言。

 “陛下,如今看来,朝堂群臣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此事不妨暂且搁置,日后再议。若是哪位有良言善策,就写成奏本上呈大将军府,待臣理清之后,再敬奉陛下御览。毕竟是陛下的大事,又关乎圣人之礼,实在不能这般轻易决定。”

 曹髦心中冷笑:“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要是你不说话,此事能推动的下去?”

 他在上面可看的分明,除了几个十分忠心于司马家的人,大部分可都是不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