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曹髦的“真情”(第2页)
她既然不说话,等了一会儿,曹髦就主动开口了。
事到如今,对于李放之前分析的那些,曹髦如今已经是佩服至极。
虽然李放也是在网上找的别人的。
曹髦拱手说道:“母亲,您已经知晓今日早朝之事,但内里详情想必不及儿亲眼所见,不如我给母亲再复述一遍吧?”
“吾儿有心了。”郭太后隐约松了口气,微笑颔首。
曹髦于是便将今日早朝之事娓娓道来,并未加工半点,谁知道郭太后听到的版本是什么样的?
万一画蛇添足了,那反倒不美。
过了好一会儿,曹髦讲完了所有。
“最后,大将军结束了群臣的非议,将此事压后再议了。”
“嗯。”郭太后缓缓点头,忽的,她抬眼看向曹髦,“老身听闻,除此之外,我儿单独询问了毌丘甸?不知可有此事?”
曹髦不慌不忙的承认了:“确有其事。”
“群臣众多,我儿为何要寻此人?”郭太后问道。
目光回视,曹髦正好和郭太后的眼神对上,他立刻低头以示尊敬。
“毌丘甸此人不算什么,可他背后毕竟是毌丘大将军。毌丘大将军身负国家东南重任,抵御吴贼,又是先帝潜邸旧臣,一手提拔出来的大将,儿是担心此事可能会惹得大将军不满。”
郭太后没说话,看着曹髦久久不语,半晌方才开口:“我儿所虑深远,确实聪慧。”
“母亲过奖了。”
不知道太后是什么意思,曹髦只能正常的回答。
此时郭太后心中却在想着别的:“对啊,我怎的忘了毌丘俭了?若要阻止此事,以此人制衡司马师,倒也不失为一手妙棋。”
若是曹髦知道她在想什么的话,一定会脸色大变,立刻劝阻她的。
郭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但毕竟是后宫女子,对于政治认识还是不深。
她这个太后要是和毌丘俭有什么联系的话,甭管他们想干什么,对司马师来说,那都是在要他的命!
太后有名,毌丘俭有实,这两下里结合一下,司马师必然会有动作!
而此时,出于保住自己权力地位的考虑,郭太后正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时,曹髦虽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思前想后,自己也该开口了。
再拖下去,一会儿被人打断,可就没机会说了。
至于被谁打断,那就不好说了。
自己的行踪在这个皇宫里还是秘密吗?
如是想着,曹髦再次起身跪倒:“母亲,儿请母亲出面,劝大将军不要如此行事,追封先父!”
“你这......”
郭太后有些错愕,她还在思考怎么阻止此事,却没想到曹髦先一步开口了。
“你先起来,此事不是高都侯所奏?如何成了大将军所为?”她强笑着说道。
曹髦这种开门见山的行为,让她不是很适应。
“母亲,如今四下无人,儿也不吝于与您说句心里话。大将军此举,看似是对儿子来的,实则他兄弟二人,剑锋所指的就是母亲您啊!”
曹髦痛心疾首的话,让郭太后更加吃惊。
四下看了眼,郭太后连忙将曹髦拉到身前,低声呵斥道:“你胡说什么呢?大将军是国家大臣,你怎能如此猜忌?”
“猜忌?我如何敢猜忌大将军?”曹髦略带哭腔,似笑非笑的看向郭太后,“母亲,上一个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权臣是谁,您真的不知吗?”
这谁又能不知道呢?除了曹操,还有第二个人吗?
见郭太后沉默,曹髦趁热打铁,继续进言。
“儿能为天子,已是邀天之幸,局势如此,我一少年自不敢作他念。依汉朝故事,将来我亦不失为山阳公。虽受猜忌,但总归是比之前的东海王庶子,闲散宗室要强。儿能有如今这般造化,都要感念母亲恩德。”
顿了下,曹髦拭去眼角的泪水:“儿向来无母,自见母亲起,心中便将母亲视作我的生母,日后大事已毕,我母子在地方上也可安享和乐。可现在!”
曹髦语气一下子加重,让郭太后不禁一激灵。
“可现在,大将军此事明显是朝着母亲您来的!您想想看,当初齐王被废,大将军便欲推彭城王为帝。此举为何?不就是顾忌您的太后权威吗?此番虽然不情不愿的立了儿子,显然大将军并未死心,此举明显是朝着您的太后之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