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93章 骂醒李治


 听李放这么说赵祯,李治不由得失声笑了出来。

 但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抬眼看向李放:“阿兄给我看这个,是想告诉我什么?”

 李放摇摇头,认真的回看过去:“不是我想告诉你什么,而是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我......”

 李治刚说了一个字,便低头不语。

 他双目之中充满迷茫,靖康耻看的差不多了,可他的心底除了愤怒、后怕之外,并没有其他多余的情绪了。

 李放到底是想要传达什么呢?

 而这,又与自己的决定有什么关系呢?

 见他久久不语,李放只好坐近点:“你刚才跟我说,你不打算当大唐皇帝了是吧?而且为了避免日后被兄长清算,还打算在我这里留条后路。”

 “亡国之君,还是被自己的皇后给篡位的人,我还有何颜面,去当这个天子?”

 李治十分痛苦。

 要说他真的不想当皇帝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他穿越前,或许这个心思只是偶尔在他做梦时才会出现的一个萌芽,真正等他清醒后,他压根连想都不敢多想。

 两个嫡长的哥哥,一个是多年的太子,名正言顺;一个也是极赋文名,党羽遍布朝野。

 自己如今方才成年,李治哪里想过能和他们争锋?

 可是在穿越后,从李放口中得知未来之事后,李治几乎是立刻就被点燃了野心,也或者说叫雄心。

 自幼被李世民抚养长大,他当然知道“高宗”这个庙号是什么意思。

 既然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明君,而且不用背负与兄长相争之名,那自己为何不去做?

 但这一切,都在他得知武则天的事迹后,瞬间化为了乌有。

 如果得知历史的是已经称帝的李治,或者哪怕是几年后已经被册封为太子的李治,他可能都不会这么颓唐,乃至于想要退缩。

 可如今的李治,只是一个刚刚被允许参政,尚未成婚的小小少年。

 在现代,也不过才是上中学的年纪。

 这样的少年,最大的特点就是脸皮薄。

 自己纳了自己父亲的才人,这让李治十分的无地自容。

 尤其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父亲。

 李治低沉着声音继续解释:“昨日我不是和阿兄说了吗,阿耶他择日抽空便要来现代拜会。我昨日回去与阿耶说了,阿耶回说这几日处理一下朝政,之后就来拜访。”

 “史书之事,阿耶此前不问,可今次穿越至现代,想来就躲不过去了。就算阿兄帮我隐瞒了武氏之事,可舅父之事是决计瞒不过去的。阿耶得知此事后,我如何还能有机会成为太子?”

 解释了一番自己的心路历程,李治越发的绝望。

 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继承皇位的半点希望。

 “呵呵。”李放忽然冷笑一声,“李治啊李治,看来史书上有一点没说错,你果然懦弱,而且是太懦弱了!”

 “阿兄?”李治有些举足无措,抬头不可置信的看向李放。

 李放不屑的看着他:“我问你,你即位后的大唐,情况有靖康耻遭吗?”

 李治沉默半晌,摇了摇头:“那恐怕是比不上的。”

 “你面临的局面,有老赵面临的局面棘手吗?”李放又问。

 对于赵祯在北宋的改革阻力,李治多少也听了些。

 内忧、外患、宫廷、朝野,满朝上下,各个地方都有各式各样的阻力。

 北宋不比大唐,或者说,不比李世民留下的初唐。

 最起码,李治这个皇帝是真的可以完全的掌控这个朝廷。

 不管是向西开拓西域,还是东征高句丽,在李治的意志下,整个朝廷都在按照他预想的在运转。

 这一点,李治是真的比赵祯强太多了。

 他有父亲留下来的能进武庙名将,甚至这样的名将,李治手底下还不止一个。

 文臣方面,李治虽不像赵祯那么富裕,青史留名的文臣不要钱的往外涌。

 但李治手下的文臣,却不像赵祯那边一样,整天跟他唱反调。

 李治虽然意志消沉,但对此也还是心知肚明的。

 “就以两位阿兄所说,我大唐比之北宋,朝局也要和谐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