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204章 父子,兄弟(第2页)

 他们不明白李世民说这个作甚,但作为李世民日后的陵墓,二人自然清楚其中的一些布局。

 二人表示自己有所了解。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命人在自己的昭陵中雕刻六匹骏马,以纪念自己征战沙场的老战友。

 李世民的前半生南征北战,大都是自己亲临战阵。

 晋阳起兵主谋是谁,尚有争议,但大唐大半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这一点无可辩驳。

 司马迁说项羽那句“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用在他身上,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但沙场征战,哪里会没有代价呢?

 昭陵六骏,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骗、白蹄乌,这六匹马皆是世间一等一的骏马。

 但这样的马匹,却总遭横死,谁让它们是李世民的坐骑呢?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斗刘黑闼,拳毛骗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面驮着的人呢?

 李世民寿止于五十二岁,固然有家族遗传病的影响,但早年在战场上受的暗伤必然也会危及他的寿命。

 当名将,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世民给儿子们科普了一番自己的战阵之苦,然后怅然说道:“战阵之中,枪来箭往,血肉横飞,那种生死只在一瞬的感觉,汝等体会不到。”

 “当朕历经九死一生后,就再也不信什么天命了,否则你我父子如今焉能坐在这大殿之内?”

 李世民以前很少跟儿子谈及这些,今天也是有感而发了。

 声情并茂的视频,勾起了李世民的回忆,让他不禁动容。

 看儿子们都陷入沉思,李世民呵呵一笑,指着手机说道:“你二人觉得这是祸国之言,可朕告诉你们,这里面讲的全是帝王之术!”

 李承乾和李泰呆呆的看着父亲,不知道李世民为何这么说。

 “你二人看下去,我想后面,他应该会解释为何同为史书,却记载不同吧。”李世民让儿子们坐回来,“若是他不说,那朕就亲自告诉你们,其中有何道理。”

 说到底,李泰不是魏征那样的人,他刚才也不过是表个姿态。

 见李世民苦口婆心的解释了一通,又给了台阶下,李泰也不敢再进谏了。

 他要是再进谏,那就是没眼色了,真就引起李世民的不悦了。

 几人重新坐好,视频也继续播放了下去。

 “众所周知,在中国,史书大都是后一个王朝为前一个王朝的盖棺定论,而主要的参考资料来源便是前朝记载的各种史料。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是如此,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唐朝的记载。”

 “而《大唐创业起居注》一书,则来自温大雅的个人记载,他本人是李渊的记室参军,典掌机要,可以接触到当时的第一手资料。从理论上来看,温大雅的记载要更为可信,李世民改史的论调似乎已经实锤了。”

 “但是!”

 视频内容话锋一转,让已经把心提到嗓子眼的李承乾和李泰二人,又坐了回去。

 李世民摇头笑了笑:“你二人啊,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这般没有定力,看看稚奴,别被你们弟弟给比下去了。”

 “儿在现代所见奇景甚多,故而有些麻木了。”李治赶忙解释道。

 他可不想让两个兄长把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

 不过,显然他的顾虑有些多余。

 虽然他也是嫡子,但李承乾和李泰谁都没把这个幼弟放在心上。

 “李世民的改史,并非是简单的抢功,更不是为了抹黑李渊,弱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存在。相反,这样的记载,是对李渊这位唐朝开创之主的美化。”

 “美化?”

 李承乾忍不住脱口说了出来。

 马上他就意识到了不对,赶忙又闭上了嘴。

 视频里依旧在继续。

 “真实的历史,不是电视剧或者小说,以当时的普世价值观,可不会觉得李渊起兵,真的是为了救济斯民。当时的文人,也不会就李渊在起兵时展露出来的权谋,而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