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231章 认清现实

 李放无奈的说道:“司徒你既然能看到兵权的重要性,成事之后怎么又不重视那些将领了呢?这会儿可不是天下太平,而是乱世!”

 “汉已失鹿,正是男子建功立业之时,对于那些骁勇之士,当多加笼络,使他们聚集在东汉这个旗帜下,这才能名实相符。难道司徒真的以为,只要除去了董卓,天下各州郡的那些野心家就会乖乖俯首听命?”

 王允沉默不答。

 李放叹息一声,继续说王允的下一个失误。

 面对李傕、郭汜进犯,王允有过应对,他先是派出了胡轸和徐荣率军阻击二人。

 胡轸这个人,在现代声名不显,但其实在正史上,早在反董联盟时期,胡轸就是董卓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

 他负责应付的是著名的江东猛虎孙坚,在西凉军中,胡轸的威望、资历远在李傕等人之上。

 不仅如此,连吕布在董卓手下的时候,也要受胡轸的辖制。

 裴松之注《三国志》记载: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

 胡轸的职位,还在吕布这个董卓义子之上。

 董卓死后,胡轸也就投降了王允,王允实际上也确实没拿他怎么样。

 这会儿胡轸可是没有兵权的,王允要是真想清算凉州人的话,胡轸必死无疑。

 从这一点,也可能证明王允是真的没打算将那些凉州的将校如何的。

 可王允却忘了,亦或者他根本没意识到,此时的凉州人心中是惊魂未定的,他们需要一个确切的消息。

 王允不给他们定心丸,他们就自己去拿了。

 面对李傕、郭汜的进犯,王允丝毫没有重视,认为不过是疥癣之患而已。

 所以他让胡轸和徐荣出马,名为阻击,实际上就是招降。

 可王允的态度实在让人不安心,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记载。

 (王允)不假借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乎?卿往晓之。”

 看了看王允那不假辞色的样子,胡轸如何敢放心的把自己的性命交到王允手中?

 还听王允的前去劝降李傕等人?万一他王允要秋后算账呢?

 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李傕、郭汜重整大军,他麾下亦有部队。

 很顺利的,两军合流。

 结果便是:荣战死,轸以众降。

 可怜徐荣,腹背受敌,苦战无果,血染沙场。

 曾经正面击败孙坚的大将,还未崭露头角,便猝然而逝。

 直到这时候,王允才意识到事情不对,但已经晚了。

 李傕郭汜兵临城下,围城不过几日光景,城内蜀兵作乱,长安城陷。

 “吕布还算是有义气的,司徒那般对他,他临了逃命之时,还招呼司徒一起跑,只是司徒不愿而已。”李放感慨道。

 “我如何待他了?”王允不服气的问道。

 拉拢吕布背刺董卓,是自己现在就在思考的策略,既然要拉拢,那自然是要好话说尽,不吝财色。

 既然拉拢成功,又怎能说自己苛待吕布?

 李放开口念了出来:“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渐不相平,渐不相平......”

 王允喃喃自语,眼神逐渐无法聚焦。

 他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如何看待吕布的?

 拷问自己的内心后,王允自然有了答案,也难怪二人渐不相容。

 王允轻视吕布,而吕布自持有大功于朝廷,二人可不就互相看不顺眼。

 大敌在外,长安城内还将相失和,焉能不败?

 要知道在西凉余部兵临城下时,吕布还是有还手之力的。

 吕布和郭汜还在史书上留下了难得的武将单挑记载: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差一点,吕布就单杀了郭汜。

 可惜的是,吕布虽然骁勇,但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城破之后,也只能逃往关东了。

 李放无奈叹息道:“司徒舍生取义,嘱咐关东诸公以国家为念。却不知关东之人已是虎狼之态尽显,天下已乱,谁又不想做第二个汉高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