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245章 李放出马

 前去垂拱殿的路上,李放选择性的问了几个问题,都是关于盐业方面的。

 盐铁专营这个概念,自从管仲提出来之后,一直都是每一个政权依之立足的核心利益。

 历朝历代也都被定为国策。

 而北宋时期的盐业制度又有点不同于其他的朝代,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官卖和盐商分销外,还多了一种别的办法。

 因为巨大的边防压力,北宋朝廷不得不在北方布置强大的军事力量,以抵御辽国。

 而大量的边军,自然也就形成了巨大后勤压力。

 这么巨大的后勤压力,单纯的由朝廷供给,损耗过大,其中也免不了上下其手。

 因此,为了减少耗费,北宋催生出了其他的办法。

 朝廷下令,以茶业的经营权为代价,将运粮的任务外包给了各地的茶商。

 茶商们将一定量的粮食运到边地,然后换取朝廷发放的凭证,以此经营茶业。

 或许是受到这个办法的启发,庆历八年,新上任的制置解盐使范祥借此提出了自己的改革。

 “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

 以盐业来补充边郡的物资,不仅能方便边地的物资供给,更能规范盐商。

 对于他这一改革,后来的包拯高度评价道:“(范)祥通陕西盐法,行之十年,岁减榷货务使缗钱数百万,其劳可录。”

 当然,这个时候,范祥还没来得及提出这个办法。

 不过这就给了李放机会了。

 在现代时,因为包拯的鼎鼎大名,李放自然不会放过这位大牛的资料。

 翻来翻去,在角落里,李放发现了包拯对范祥的这番评论。

 包拯是谁?

 那可是脾气上来了,能拽着皇帝袖子,喷他一脸唾沫的狠人。

 能让这位夸赞一番,那能是一般人吗?

 李放因此就记了下来,与吕夷简说的情况互相验证了一番,李放就更有信心了。

 别管怎么样,先把这群人忽悠走再说,以后啊,他再也不给赵祯出这种馊主意了。

 不过,有一次也够了,现在朝野都知道了赵祯的态度,以后那家店就不缺客源了。

 美滋滋的想着,李放跟在带路的太监身后,就出了内东门。

 看着前面颇有些得意的李放,吕夷简哑然失笑:“这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摇了摇头,吕夷简迈步跟上,想要看看李放能如何说服御史台那群倔驴。

 “吕公?吕公?”身后传来几声脚步。

 那几个腿脚有些慢的人追了上来。

 晏殊看着前面的李放问道:“这位到底是何来历?官家对其竟如此纵容?”

 宰相张士逊也紧随其后赶来,放下与吕夷简之间的成见,疑惑不解的问了出来:“此子姓李,莫不是李宸妃之族人?”

 能让赵祯这么看重,在这几位宰辅眼中,除了已经故去的生母李宸妃,应该没有谁有这个能量了吧?

 “可不能胡说。”吕夷简赶紧拦住几人的话头。

 就李放那个脾气,让他听到这几个人给他找个了先祖,非再炸毛了不可。

 虽然李放没他想的那么小心眼,但吕夷简不得不防。

 “此子非是李宸妃的族人,是,是......”

 犹豫半天,不好回答的吕夷简干脆一狠心,开口说道:“是一位世外高人,老夫曾亲眼所见其玄奇之处,故而知晓。”

 “啊?”所有人都吃惊了。

 “你莫不是老糊涂了?若真如此,就早早上呈官家,辞官回乡养老去吧。”张士逊奇怪的看向吕夷简。

 都到他们这个地位了,世间那些所谓的世外高人还少见了?

 也不想想他们的上一个大领导是谁?

 正是那位千古笑柄,玩祥瑞都玩入魔了的宋真宗!

 在场的几位可没少见那一朝时的各路神鬼妖魔,谁不知道那都是骗人的?

 现在怎么吕夷简也开始信起来这个了?

 晏殊也劝道:“莫不是什么街头障眼之法?吕公一时参不破,也不至于就轻信了此人吧?”

 吕夷简就知道有麻烦,无奈的指了指李放的背影:“再不追,一会儿人都看不见了。还有,老夫没糊涂,其中内情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