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皇后有孕
大席,小席,是宋朝解盐的主要计量单位。
大席为二百二十斤,小席为一百一十六斤,凭此计算盐池产出,以及供给商人。
当然了,这一点李放肯定是不清楚的。
在他还懵着的时候,范仲淹盯着李放继续发问:“若是其中官商勾结上下其手又该如何?”
“新式制盐法若能推广,那以旧法制盐的那些盐工又该如何安置?需知,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新式盐法的。还有那些以盐为生的私盐贩子,若是他们将新法学去,市面上私盐愈发泛滥又该何解?”
范仲淹问的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中的,切实击中了问题的关键。
可李放哪里能想的那么深,如炮弹般的问题打过来,他早已昏头转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李放张口结舌,看着范仲淹,心中有些着急。
“该咋办?该咋办?我就说,不该来的,吕老头非逼着我来,他自己都搞不定这些人,还让我上!”
看李放无言以对的样子,范仲淹嘴角一弯:“先生可是答不上来了?”
“那个,不是......”
李放结结巴巴的想要回答。
“确有几分才智,只是还是太年轻了啊。”范仲淹心中暗道。
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少年确实是个人才,方才那个盐业之策或许不是他提出来的,但李放能记下来化为己用,已然不错了。
而且当着这么多朝廷重臣的面侃侃而谈,却没有丝毫怯场,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
心中虽然欣赏李放,但还是不能让他阻拦自己等人见皇帝的心。
范仲淹接着说道:“先生若是答不上来,那吾等只有去寻官家来解惑了。”
“况且,此法虽有利边防、盐业,但好似与官家操持商贾之业无关吧?不论如何,天子为此事,若引得天下万民竞相效仿,总归是于国有害的。既然有害,那吾等御史便不能坐视不管!”
最后那句斩钉截铁的话,让李放打了个激灵。
他回过神来,看着范仲淹那正义严肃的面容,还有他身后那些个御史轻松的表情,李放心底油然而生一股不服气之感。
咬着嘴唇,李放心底暗道:“范仲淹又如何?你一个千年前的古人,我还能被你驳倒了?”
本来他都有些想要放弃了,反正自己也是被吕夷简挤兑过来的,辩论不过也是正常的。
李放不信,吕夷简和赵祯真觉得自己能说的一群御史言官放弃吧?
可偏偏最后范仲淹那句刻意提高音调的话,让李放十分不服气。
你们一群古人,或许有志气,有勇气,可真要论对这个国家的贡献,大多数御史不一定有什么作用。
你范仲淹是先贤,可其余人凭什么小看自己?
李放下定了决心,直起身子来开口说道:“希文公所言我确实无言以对,不过我却有一句话想问问希文公。”
“哦?”范仲淹有些意外,“先生请说。”
李放示意范仲淹坐近些,然后低声问道:“希文公与这些御史来此伏阙上书,可曾想过官家的想法?”
范仲淹愣了下。
李放接着说道:“我曾听闻,章献明肃在时,希文公曾给她上书过,请求归政官家,可有此事?”
范仲淹回道:“确有此事,吾不过是出于公心而已,官家业已成年,本就该亲政了,章献明肃有何......”
“行了,希文公应承此事便没问题了。”李放拦住了他继续陈述。
继续凑近了些,李放低声问道:“今年三月章献明肃崩逝,官家亲政后立刻便召希文公回朝,希文公难道不知官家是何意?”
“被太后秉政十余年,官家心中是何等憋闷,希文公难道不知?如今官家亲政还不过半年,御史台便集体闹出这么大的事来,您真的觉得,这是为官家好?为大宋好?”
讲道理讲不过他,李放就另辟蹊径从别处找毛病。
刘娥刚死时,赵祯便着手开始清除她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这些都不是假的,所有人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