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所谓鬼樊楼(第2页)
听到李放的质疑,赵祯并没有着急。
他淡淡的说道:“在你那里,我不只是看了那些资料,我还发现了一个东西的其他用处。”
“什么东西?”李放追问道。
“猛火油。”赵祯缓缓吐出三个字,然后补充解释道,“这个在你们现代,又叫做石油。”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石油那是现代才开始大行其道的,古代怎么会有石油呢?
其实不然。
早在汉朝,石油就出现在了我国的史书上。
不得不说,中国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不管找到什么东西,你回头去翻翻书,总能有些蛛丝马迹。
什么叫五千年历史!
当然,现在随着考古发掘,很可能不止五千年了。
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这一条记载,明确点明了当时的石油产地为高奴县。
而洧水是河流,所谓的可燃,应该就是指石油漂浮在水面上,能够点燃。
石油除了深藏于地下之外,还有不少的储藏因为地质原因,不需要人类费心的开采,自己就能涌出地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石油,或者说猛火油,早已经被大规模的运用在军事领域中,宋代时已经非常常见。
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就曾在自己的《梦溪笔谈》一书中介绍过石油。
此物(指石油)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早在千年前,先人就已经认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还顺势提出了可持续能源的理念。
沈括认为,松木等木材,需要时间成长,随着人类的活动早晚会用完,不如石油生于地里,无穷无尽。
当然,现在的我们也已经知道了,石油也是不可再生能源,沈括说错了。
但千年前的人,就能有这份认识,已属不易了。
“石油?”
听到赵祯的话,李放有些糊涂了,本来好好的说着剿匪的事,怎么赵祯又扯到石油上了?
这石油和剿灭鬼樊楼又有什么关联?
“现在这个年代,石油应该暂时派不上用场吧?你说这个的意思是,要拿石油去放火烧他们?万一引起火灾那就不好了,外面这房子都是木质的,要是真着起火来,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非也。”赵祯摇摇头,“前番剿匪之所以未能尽全功,皆因汴梁地下地形复杂,官军不通道路。贸然进入地下,不仅容易迷失方向,还可能会被贼人埋伏,致使损兵折将。”
“所以,我想了这么个主意,既然地下不好去,那便不去了!”赵祯表情振奋,“待抓到足够的贼人,询问出地下情况后,只消让禁军在地上把守住出入之地,而后以猛火油攻之!”
“我在现代查了,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硫化物,这些烟雾远比寻常之烟毒性更大,以烟灌入其中,不消片刻,那些人自会乖乖束手就擒。”
李放上下打量着赵祯:“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咱俩还没分别三天吧?你现在连化学知识都懂了?你知道什么叫一氧化碳和硫化物吗?”
“小看我了不是?”赵祯回道,“既然要用那石油,有关其的成分,我自然也要略懂一二。”
李放又问道:“那这件事你让谁去负责的,还是那个陆业明?”
赵祯笑了笑:“他身系皇城司之任,暂时抽不开身。不过嘛,负责之人你倒也见过。”
“我见过?”李放歪头想了下,“狄青?”
“没错,就是他。既然他是块璞玉,那自然要有超出常人的本领,先让其带领一支队伍试试水。他在军中也待了数年,想来剿灭一群贼寇,应是不成问题的。”
李放摇了摇头:“没想到啊,大英雄狄青的出道之战,竟然是扫黑行动。”
这事迹,总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之感。
最后李放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开口提议:“这样吧,你这边剿匪还要几天,顺藤摸瓜找到那所谓的鬼樊楼,也不是一两天的事。趁这几日的功夫,我给你买上几个灭火器备上吧,到时候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