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页)

 这地名带着一股东北屯子味,实际上韩家洼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曾经这里是水草丰美的草甸子。

 那时候住在这里的居民,过着的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渔猎生活。

 话说清朝的时候,山东等地发生大旱,大批难民闯关东,有韩氏兄弟3人,卷着行李、挑着担子,徒步来到关外谋生。

 当时他们去的地方就是松花江南岸的阿什河下游,那里是一片草甸子,过去是金代金兀术的养马场,地势低洼平坦,每逢雨季阿什河水四溢,都会把这一带淹没。

 韩氏兄弟便在这里落脚,繁衍生息,后来又来了其他人家,人越来越对,慢慢形成了村落。

 因为韩氏兄弟来得早,繁衍得快,是这个村落里人口最多的一户,再加上这里地势低洼,时间长了这一带就被称为“韩家洼子”。

 这地方虽然偏僻,但是水草丰美,水清鱼肥,每到夏天蛙声一片,草甸子里面更是栖息着很多动物,生态环境很好。

 上世纪70年代,城市不断扩大,阿什河上游建了水库,于是这里的河道变窄了,干涸了,河床上垫上了砖头瓦块,建了房子。

 过去的小村落,慢慢变成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