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专家进村帮忙(第3页)

 宋书宁在一旁听着,暗自点了点头。

 在专业性这一方面,两位专家没的说。

 土壤气候对药材的影响很大,种植方式和年份也影响很大。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年份和种植方式也不一样,对药性也有影响。

 比如一头吃饲料的猪,跟一头吃粮食的猪,煮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养了半年就出栏的猪,跟养了一年才出栏的猪,肉质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药材的炮制问题,不过炮制的问题就不是种植专家能解决的了。

 等以后药材收获的季节,再找人过来教他们。

 秦览山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卓简就进行补充。

 大家都惊呆了,种植药材居然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简直比养小孩都还要精细。

 他们真的能做好吗?

 陈发达和陈放更是垮着一张脸,两位同志说得太快了,他们根本记不住。

 他们的文化知识本来就不高,而且这么多年没读书,脑子都快生锈了。

 这两位同志说的话,他们可以理解,但是让他们把这些东西记到脑子里,他们根本记不了那么多。

 原本他们还觉得这是美差,现在真是欲哭无泪,就怕回去以后陈解放抽查。

 要是他们说自己什么都没记住,会不会被打死呀。

 去往下一个目的地,陈发达看见自己老爹和秦览山说得很开心,心里更愁了。

 他悄悄溜到陈放身边,“阿勒,刚刚秦同志说的,你都记住了吗?”

 陈放垮着一张脸看他,他还指望他能记住呢。

 可现在看来,他好像也没记住多少。

 那他们怎么办?

 “他们走了咱们咋办?”

 “我也不知道哇。”

 陈解放看见他们俩凑一块儿嘀嘀咕咕,问道:“你们俩在说什么呢?”

 陈发达愁眉苦脸地说道:“爹,刚刚这两位同志说得太快了,我们都记不住。”

 陈解放还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才什么都没记住。

 谁能想到他们年轻人也这样。

 要是他们都记不住,这不是白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