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圣寿(第2页)
不是门窗尺寸的小块儿玻璃,而是能够用来炮制“神迹”的神器。
“我只是提了个建议,让他们试着用木轮擀压的方式,将玻璃滚平、摊开,直至定型为大块儿的玻璃板。没想到,他们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竟真的成功了。”
“还有粘合剂,竟然真能做到极高的紧固性、密封性……”
王棉越说越兴奋。
若不是为了保密,不得不压低声音,王棉都要站起来欢呼了。
“还有你从登州带回来的采珠女,经过这些日子的特训,已经能够非常完美的演绎出我所要求的节目!”
“咱们的‘惊鸿舞’,到时候定能惊艳两仪殿!”
王棉握紧小拳头,信心满满。
“嗯嗯,到时候,你还要多多看顾,不到结束,决不能掉以轻心!”
王姮最是谨慎,绝不会半路开香槟。
“好!我会的!”
见到这么冷静的王姮,王棉的兴奋略略褪去,她认真的答应着。
接着,王姮又与王棉仔细讨论了圣寿宴的诸多细节,以及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并讨论每种意外相应的解决办法。
两人足足讨论了半个时辰,才将这个话题放下。
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温热的茶汤,王棉忽的问道:“听说,姜贵妃的亲人,找到了?”
自从与萧无疾定了亲,王棉也多了一条与朝堂有关的消息渠道。
王棉给萧家提供了大量的银钱,而萧无疾则分给了王棉一部分的人手。
如今,不靠楼彧,王棉也能得到有关朝政、军务等方面的官方机密。
尤其是萧无疾回京后,王棉所能得到的消息,更为隐秘、更为快捷、更为准确。
凉州来使的消息,尚未公开,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这其中就有萧无疾、楼彧等东宫心腹。
事关姜贵妃,与王姮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棉也就格外关注。
王姮早已得到消息,一是姜贵妃专门命人前来告诉她的,二则是楼彧的消息共享。
“嗯,是阿母的幼弟,还有侄子、侄女、侄孙若干!”
王姮对于姜家人,完全没有概念。
从未见过的亲戚,即便是嫡亲的舅舅、表亲,王姮也不会太过亲近。
在王姮看来,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是否投契,而非血缘。
至亲如父母又如何,若是“不投契”,那也是冤孽。
“他们已经从凉州出发,由凉州刺史府派人一路护送来京城。”
“阿母托我先给他们弄一处宅院,暂且安置下来。”
“待他们进了宫,见到阿母,最终确定了身份,圣人应该会给阿母一个恩典!”
王姮提到这些,倒没有被麻烦的不满与烦躁。
她是阿母的女儿,为阿母分忧,是她的本分。
且,亲戚什么的,在讲究宗族的古代,并不一定都是拖累。
王姮最善经营人脉,她连陌生人都愿意培养,就更不用说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了。
只要姜家人拎得清、付得起,都不用姜贵妃请托,王姮都会主动帮忙。
这,亦是一种投资,是她庞大人脉网络的一部分。
不过是些许银钱,再耗费些精力,对于王姮来说,都是投资所需要付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