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群臣跪,吾等错了(第3页)

 一个能记住这么多官员背景的皇室子孙,谁还敢说他

是好战分子,意图滥用武力呢? 

 更不用说,在场大多数官员从未与朱允熥谋面,而他竟能一一认出并了解他们的身份。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了很多问题。 

 朱标心中感慨万千,顺势利用这一点,继续敲打官员们。 

 “臣等犹如井底之蛙,不识泰山,不明是非,差点铸成大错,今日已知过,还望太子殿下降罪。” 

 朱标摆摆手,微笑道:“哪里话,你们也是辅佐国家的忠臣,心向大明罢了。” 

 其实,朱标本就没打算严惩这些官员,如今朝廷刚趋于稳定,上下需要休养生息,只要朝臣不触及底线,他并不打算追究今日之事。 

 可那些国子监监生…… 

 朱标的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刘三吾敏锐地捕捉到朱标情绪的波动,连忙开口缓和气氛:“太子殿下,这些监生们其实也是心系大明江山,今天虽然行事有些鲁莽冲动,但……” 

 “但国法无情,不容任何人轻视挑战。” 

 朱标猛地提高声音,打断了刘三吾,淡淡的目光掠过对方。 

 随即,他迈步走向章彬等一群国子监学生。 

 望着那些依旧昏迷不醒,还有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学生们,朱标发出一声冷哼。 

 “淮西郡王今天说的没错,你们违反了律法。” 

 “但你们的过错远不止于此。” 

 朱标锐利的目光扫过上百名监生,最终停留在领头的国子监四大才子身上。 

 真是愚蠢至极。 

 朱标沉声强调:“皇家无私情,更改封地无论是哪里,都是大明政治决策的一部分。我们朱家不论文武,圣贤之后也会去边疆艰苦之地历练。” 

 太子爹爹这是要教训这群热血冲头的监生了。 

 一旁的朱允熥看得真切。 

 当他听见朱标将改封郡国之事定性为国家政务时,就明白这是要结合朱元璋当年对天下读书人的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