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天寒地冻还有倭寇,真当咱不知道吗(第2页)

 “效果怎样还不好说,您老得让孙儿先试试水,成了自然有赏。要是不成,孙儿也不至于脸上挂不住……” 

 “你个小崽子胡子都没长全,需要脸面吗?” 

 朱元璋斥了一声,眼光一转,投向站在一旁的两个少女。 

 这中极殿,不知怎的,近来总感觉空落落的。 

 好像缺了点啥。 

 他悠悠地说:“转眼间,允熥又添一岁喽。” 

 朱允熥应声道:“孙儿再大,在皇爷爷眼里始终是孙子,是父亲的儿子。” 

 在父母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 

 朱元璋的声音越发显得深沉:“要不,明年咱就把你的冠礼给办了。” 

 冠礼,意味着少年迈向成熟的门槛。 

 即便大明对少年与成年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 

 但举办冠礼的时间,却可以根据情况提前或延后。 

 一旦完成了这个仪式,少年就正式踏入成年人的行列。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成年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比如,传宗接代这件大事。 

 这话一出,朱允熥心里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 

 前几天,朱标还在背地里耳提面命,说年轻人得收敛色心。 

 还拐弯抹角地暗示,皇爷爷似乎开始期盼起曾孙来了。 

 汤清悦脸颊上悄悄泛起了红晕,而旁边的沐彤云却是一脸懵懂,显然没听懂。 

 正当朱允熥琢磨着怎么接话时,大殿外突然响起一道急匆匆的脚步声。 

 是蒋瓛。 

 时间长了,对于几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动静,朱允熥一听就能辨认出来。 

 他和朱元璋,一同转头望向偏殿门外。 

 果不其然,蒋瓛大步流星走向偏殿门口。 

 他解开胸前的系带,将厚重的披风交给了守在殿门的太监。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有紧急事务禀报。” 

 急事? 

 朝堂之上,用词的微妙差异,往往意味着事情的重要程度截然不同。 

 朱允熥的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 

 眼看着就要小年了,年关将近,这会儿朝廷还能出什么乱子? 

 他下意识地望向朱元璋,随即对外面喊道:“进。” 

 “遵旨。” 

 蒋瓛拱手行礼,快步踏入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