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风雪选贤,必成佳话(第2页)
“三月春意浓,各地小考纷纷展开,各路才子汇聚于乡试,不过旬月便能见分晓。秀才们随即启程前往省城,为乡试中举摩拳擦掌,估摸着五月就能尘埃落定。”
这小考嘛,不过是各府县的小打小闹,由县学府学操持,摘得秀才之名并不稀奇。
至于各地秀才聚首省城,争夺乡试桂冠,时间上也颇为宽裕,两月足矣。
他又接着说道。
“乡试崭露头角的新科举人,接着便要踏上进京会试的征途,哪怕是最偏远之地,三五个月也总能赶到,恰好赶上中秋重阳,金风送爽,正是摘取功名的好时节。”
朱元璋面带微笑,耐心听着朱允熥侃侃而谈,末了缓缓言道。
“冬日殿试,在风雪中见证天下英才。”
朱允熥嘴角一扬,讨巧道:“昔日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传为佳话,如今爷爷您风雪选贤,必将再添一段美谈。”
朱元璋无奈地笑中带着宠溺,虚点着朱允熥的额头。
“你认为这是美谈,只怕有人心里不这么想呢。”
这一语,算是给今年开设特科定了调。
话题顺势转向别处。
朱允熥收敛起笑意。
“爷爷,浙江道的赋税改革,实在是刻不容缓。如果这些涉及国家根本、关乎大明基业的制度不在当下确立,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真的还有那份勇气去改变吗?”
哎,那个束缚人的祖宗成法啊。
朱允熥暗想,要不是现在还处于国初,没人能拿祖宗之法来压人。
再过几十年,谁敢拿这来说事,他定要让那人好好领教一番祖宗规矩的厉害。
一群无能的后辈,无法让国家强盛,只顾着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就把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祖宗搬出来顶罪。
祖宗若地下有知,看到你们这般作为,
怕是要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亲自教训你们一顿。
朱元璋沉思片刻,回顾历史长河,尤其提到前宋时期,那接二连三的变革尝试,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他摆了摆手,问道:“你心里是如何想的
呢?”
朱允熥回答:“国家的税收根本在于田地,而非凭空而来。无地的百姓,哪里来的收成可言?国家的田产就这么多。”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大力优待读书人,朝中奖赏更是不断,长此以往,能够承担赋税的田地只会日渐稀少。将来有一天,朝廷可能连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粮饷都供应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