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爆炸的榴莲
第246章 分化今年恩科的读书人(第2页)
朱标缓缓道出了历代君王的共识,身影逐渐靠近,直面朱允熥。
“你想改革科举,就意味着你要同全天下的读书人为敌。大明会因此陷入无休止的争斗,朝廷会动荡不安,军心会涣散,北方的防线会松弛。”
“那时,北方失守,你的叔叔们,都将会为国牺牲。而那些读书人,又会重新站出来,公平公正地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皇室继承者,作为这新天下的主宰。”
朱标的目光忽闪忽闪。
当他得知朱允熥借责备工部主事,赞扬冯大匠之事。
再联想到驿站那些微妙的管理手段,心中的疑惑渐渐地明朗起来。
朱允熥的眼神躲闪了一下,他压低了声音。
“父亲,难不成朱家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困境吗?官场中人,皆是一门之门徒,他们抱持着相似的理念。”
“但自古以来,从三皇五帝时候的茹毛饮血到如今的礼仪乐章,世事哪有永恒不变的道理呢?”
“一年复一年,十年、百年,就像午门前那条长长的千步廊,永远一副面孔,国家怎能繁荣,大明又怎能永世长存?”
“莫非我们也要重蹈前朝的覆辙,短短几百年,就被党争、藩镇、宦官乃至外敌侵蚀殆尽?允熥以为,唯有不断革新,让世间涌现无穷的新鲜事物,提高农田的产出。”
“让百姓腰包鼓起,让粮仓丰盈得吃之不竭,使大明永远屹立世界之巅,才是我大明万世基业的根本。”
今日这场父子间的对话,已然是剖心掏肺,毫无保留。
朱标彻底揭开君王与儒家之间的那层纱。
而朱允熥也是全无隐瞒,将自己的真心话和志向和盘托出。
朱标又轻轻叹了口气,眼神变得深邃。
“讲了这么多,你还是没跳出这个圈子,看不透本质啊。”
朱允熥一脸茫然:“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标语带深意地说:“想想看,汉武帝以前的儒家和之后的有什么不同?到了隋唐北宋开设科举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