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爆炸的榴莲
第258章 燕王朱棣回京了(第2页)
“大家都散了吧。”
皇上一句话,让所有大臣立刻散开。
鞠苑杰等人原本担心被指责结党,现在得知无罪,一扫心头阴霾,笑容灿烂。
朱家祖孙三代,已然离开中极殿。
大臣们面面相觑,今日的争执似乎过于平淡,原以为会有风波,结果收场草率。
地位低微的官员迅速逃离中极殿。
而那些有影响力的老臣,走得悠哉游哉。
所有人都清楚,朱允熥的话并不能结束争论。
没有人达到目的,在计划成功前,没人会轻易罢手。
……
三天后。
当一些人正计划在朝堂掀起弹劾新高潮时,一道圣旨从宫中发布。
通过通政使司和行人司传递。
旨意清晰。
从现在开始,明朝的御史和言官必须有实据才能弹劾,无实证者不得随意弹劾。
此举激起不小反响,自都察院到六科,再到朝堂内外,官员们在私下热议。
由于几日前的弹劾案,皇上借机削弱了御史和言官的权力。
但谁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朱允熥早前曾表示,去年倭国使者事件是他亲自安排的,带有疏忽。
然而他们却针对这事弹劾任亨泰,使得错误落到了御史和言官身上。
没有人敢继续向皇帝请求恢复原权。
因为没人敢肯定,万一他们真的这么做,皇上是否会趁此机会再给他们一个教训。
……
这一个月对于朱允熥是极其愉快的。
以至于一个月过去了,他仍能想到那些经常为了一件小事就弹劾的御史和言官一副吃了屎的表情,忍不住笑起来。
这段时间,朱允熥很忙。
他多次来往于平谷皇庄,亲眼目睹了作物茁壮成长的喜人景象。
翰林院后的废地,书局和文报馆正在快速崛起。
西城选择了交通便捷的地点,大批工部和将作监的工匠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为军事学院建设忙碌。
在忙碌中,朱允熥也常去林苑监,多数时间则待在将作监,与工匠们在工作坊忙碌。
准确的说,他是投入在火药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