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一定要讨个公道(第2页)

 毕竟,这里没命的可都是理学界的泰斗,江南文化的脊梁骨啊。 

 就算他自己,也该早早抽身,免得被这滩浑水溅得满身泥。 

 可如今,皇太孙不单现身此地,还把风声给放了出去。 

 解缙用脚趾头都能猜到,眼下锦衣卫正在城里大张旗鼓抓那科举作弊的,已经惹得民怨四起。 

 江陵山这事儿一传开,那些漏网之鱼哪有不蜂拥而至的道理。 

 见兔顾犬嘛。 

 今天没被锦衣卫请进诏狱的,心里头只会琢磨。 

 应天府这一连串风波,是朝廷,或者说皇太孙在敲山震虎。 

 “您这会儿应当回宫。”解缙犹豫半晌,凑近低声劝道。 

 可就在这当口,江陵山下已是一片骚乱。 

 解缙闻声面色骤变,眼神里透着急切,紧盯着朱允熥。 

 盼着他能趁那些义愤填膺的理学后生上山前,悄悄从后山溜走。 

 山脚下。 

 几个月前,被数万热血沸腾的应天百姓踩出的崎岖小径前,聚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一拨拨京城学子。 

 其中几个穿着锦衣,看面相便知出自名门的青年,神色最为激动,个个眼泛泪光,脸颊上挂着未干的泪痕。 

 在一大群同窗朋友的陪伴下,大家都聚在了山脚边。 

 “焦兄,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咱们得先上山,把那些传言查清再决定怎么办。” 

 一位名落孙山的举人,望向被围在正中间的年轻人。 

 焦思博却吼道:“我家老祖不明不白地走了,这口气要是不出,我枉为焦家子孙。” 

 这显然是认定了江陵山上有事,而且是非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周围的人听了都不由得神情严肃起来。 

 这焦姓青年,是江西来的举人。 

 更是江西响当当的大户,世代研习理学。 

 大明朝开国25年来,要说秀才、举人、进士最多的,还得数江西。 

 简直就是人才辈出的典范。 

 而在江西,科举之路最难的要数吉安府了。 

 闻言,现场众人的眼神又是一变。 

 那位创办了书报局,推广心学,知行合一的解缙,便是吉安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