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一眼就知道是诬陷的

 朱允熥眉头不经意间松开,慢慢地说:“昨晚出事的时候,城里头还不少人在外头晃悠?” 

 “宴席都快散了,宵禁也没解,照理说……” 

 刘远抬眼看看朱允熥,“照理说,除了段项明这些当官的,其他人大多该在家,要么就是在酒馆或者秦淮河那边过夜了。” 

 “那报信的人呢?” 

 刘远皱紧眉头,“巡城武侯那边好像没查,应天府后来也没复查。他们到李家时,就看见满地的尸体,还有瘫在血泊里的段项明。” 

 “段项明咋说的?” 

 “他说自己昨晚就是想回家,不记得发生了啥,对灭门案死活不承认。” 

 朱允熥眼神却再次暗沉下去,脸色冷峻。 

 是段项明酒后行凶,还是詹徽那些文官在试探? 

 …… 

 吏部尚书公房中。 

 “这件事跟老夫没关系,老夫可不会做这么下作的事。” 

 詹徽怒拍桌案,面对其他四位同僚,眼里满是坚决。 

 刑部尚书的位置自去年起便一直空悬,朝廷迟迟未补。 

 郁新坐在詹徽对面,语气寡淡:“本宫承蒙皇恩,新晋户部尚书并兼任文华殿学士,此事与我无干,详情我也不得而知。” 

 张襄侧目望向郁新,眼神中掠过一丝精明,暗自感叹此人确是时来运转。 

 众人原以为郁新只是过渡,等夏原吉历练完成熟起来,便会顺理成章接替户部尚书一职。 

 谁料,朝廷揭晓科举三甲之后。 

 郁新不仅顺利成了户部尚书,还与詹徽,方孝孺,任亨泰,共列文华殿大学士之位。 

 尽管圣旨中并未明确文华殿大学士的职权范围。 

 但有那样一群参与国事的文华殿行走,谁还会把这职位当作虚名呢? 

 说不定,大明朝即将重现唐宋时期的中枢宰相制度。 

 任亨泰的目光环视一圈,现场就剩他这位大学士还没发言。 

 他悄悄咳嗽了一声,开口道。 

 “依老朽之见,此事不必急于定论。我自认清白,无论圣上,太子还是太孙,皆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是绝不会做出此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