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雪大路滑,走慢一点(第2页)

 他的目光扫过朝中重臣。 

 “大明辽阔,这话本宫已多次强调。” 

 在东宫学堂,洪武24年就讲过。 

 翟善等人在心中默默回忆。 

 这两年,这些事也慢慢不再保密。 

 朱允熥接着说:“但大明如此之大,怎么天灾一来,百姓就要忍饥挨饿,衣不蔽体,甚至妻离子散?各位爱卿,可曾细思考过?” 

 他们思考过。 

 却不敢说出口。 

 文渊阁内,炭火正旺,官员们的头压得更低,无人敢在此刻发声。 

 他们不仅想过,而且清楚地知道缘由所在。 

 朱允熥轻哼道:“世人常言时势造英雄。从邹源,吴广起,此类声音就响彻云霄。但什么是时势?不过是朝廷无能,百姓食不果腹,连饭都吃不饱,百姓反抗又怎么了?” 

 朱允熥语调平和,没有半点波澜,也不见怒意,仿佛只是在叙述一件寻常事。 

 官员们却愈发不安,如坐针毡,脊背发凉。 

 坐不住了,官员们纷纷拭去额头的汗珠,跪倒一片。 

 “臣无用,臣该死!” 

 朱允熥挺直腰板,双手撑在膝上,向前倾身,居高临下地望着群臣。 

 “你们没错,你们已经做得够好,错在本宫,错在朱家,错在天命。” 

 翟善等人大惊失色,抬头望向朱允熥,眼中满是惶恐与震撼。 

 “臣……” 

 “不必多言。” 

 朱允熥的声音略显抬高,带有一丝不容辩驳:“你们和百姓都是这么认为的,对吧。” 

 “汉文帝,汉景帝无为而治,使国库充盈,钱币堆积至腐,粮食丰饶以至于生虫。唐代贞观年间,文治武功并重,中原疆域拓展,中原之民无人求助于外邦。” 

 “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商业繁盛,占得半壁江山,即便辽,西夏相继衰亡,国运依旧延续。” 

 朱允熥冷嘲:“功过是非,岂是几句言语就能判定?君臣之心,功归谁,过又归谁?” 

 官员们如坠冰窟,后背冷汗涔涔。 

 “臣等愿领万死之罪,绝不敢让君王蒙冤。君王授予权力,但天下灾情频发,实乃臣等无能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