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水泥在黄河上的用途(第2页)

 此等壮举若成,大明将名垂青史,更重要的是,黄河再不会是阻隔南北的障碍,边境防御也将得到更有力的加强,南北往来将更加自如。 

 朱允熥嘴角一扬,他知道桥梁建造的复杂与艰难,并非几句话就能说明白,更非一蹴而就之事。 

 建桥跨越天险,远非铺条水泥路那么简单,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梦想还是要有的。 

 不敢想,又怎能实现世间的种种奇迹呢? 

 朱允熥嘴角一扬:“望诸位齐心协力,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眼前的这条大河,真能变成通途。” 

 言罢,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景象。 

 一座由庞大水泥桥墩支撑的桥梁,横跨过历史悠久,曾让无数人摆渡的河流。 

 桥上,坚固的钢结构如同龙脊,钢轨坚硬,连接南北。 

 蓦地,大地响起低沉的轰鸣,天际升起一股纯白的蒸汽,直冲云霄。 

 一列蒸汽火车,拉着一串串巨大的车厢,在钢轨上轰隆前行,车窗后是披甲的明朝军官和往来探亲访友的百姓,他们的脸庞在烟雾中时隐时现。 

 列车尾部,载着一尊尊气势恢宏的现代火炮,伴随着无尽的装甲车辆与各类军事装备。 

 紧随其后的,是一节接一节满载粮食,草料及商贾货物的车厢。 

 昼夜不息,这一切构成了大明,为其注入了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光明普照大地,无论日升日落。 

 “太孙,微臣与总督府对于水泥技术稍有了解,恳请太孙抽空赐教。” 

 潘开朗的呼唤,将幻想中的朱允熥拉回了当下。 

 朱允熥的眼神略显迷离,他望向眼前真实的大明,嘴角挂着一抹自嘲的笑,随即转向潘开朗。 

 “但讲无妨。” 

 潘开朗恭敬地引领众人前行,穿过一段河湾后。 

 他指向河堤下那片被清理平整的广阔工地。 

 工地上,材料堆积如山,中央区域,一座宏伟的工坊悄然而立。 

 那几座工坊在朱允熥眼中异常熟悉,他不禁好奇地望向潘开朗。 

 潘开朗轻声解释:“自徐州回来后,臣便致信应天府,请大匠师调配人手至此,参与黄河治理。这些都是近期紧急建造的混凝土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