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继续忽悠,得掌握平阳府

 对于中原人民来说,农历新年的习俗根深蒂固、难以磨灭。 

 因此,运河北段满载着全国各地货物的船只,络绎不绝。 

 这些商人希望能在冬季封航之前,最后运送一次商品。 

 赚取年内最后一笔收入,然后回家欢聚春节。 

 运河两岸,很快将设有一座专属于转运使司衙门的检查站。 

 一方面用以甄别可疑船只,另一方面确保水道安全。 

 这些设立检查站的地方,渐渐地也会演变成小小的市集。 

 即使不一定设有正式码头,但也方便船只靠岸补给必需品。 

 官府与转运司使用的公务船只,穿梭其间,速度往往超过了一般货船,确保了这条大明生命线能够高效运行。 

 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物资流动效率直接影响到大明财富增长速率。 

 看到这条充满活力、创造无数价值的运河,朱允炆回忆起,近来在朝廷官方通讯中见到的一篇文章。 

 探讨的是官道、河流和海上运输,对于帝国治理的重要性。 

 起初他并不觉得特别震撼,认为无论如何,商品总能找到最终去向。 

 但眼下,亲眼见证了这片繁忙水域上,贸易繁荣的画面后。 

 他对交通运输如何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产生了新的理解。 

 原来运输对经济的作用,远超过他之前的估计。 

 这或许正是朝堂决定建造新型水泥道路的原因之一吧? 

 还听说朝廷正尝试研制更先进的载具,能够提升货运速度,同时增大装载量。 

 老三确实在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 

 朱允炆心生感慨。 

 “朱公子站在此观览运河,是在思索何事?” 

 刘天禄好奇地询问。 

 朱允炆迅速转过身去,恭敬行礼。 

 “太保大人。” 

 “朱公子无需拘泥于此等虚文礼节,年龄之差距并不能阻挡你我间心意相通。为何不以兄弟相称呢?” 

 刘天禄微笑地说着,慢慢靠近了船边。 

 朱允炆笑着颔首。 

 “刘先生胸怀抱负,允炆实难僭越。” 

 即便已哄住了这位叛逆首领,但朱允炆仍然保持谦逊态度,并不敢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