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增设倭国四道巡抚(第3页)

 令人愤恨啊。 

 此时,茹瑺亦出列奏道。 

 “启奏皇上,臣认为倭国道作为新政推行地,朝廷设置四道是遵循朝规。新拓之地与中原大有不同,倭国道四道实际上为一个整体,可在四道三司衙门之上,设立一巡抚衙门,暂时统管倭国道事务。” 

 “待日后倭国道四道局势渐稳,也可撤销倭国道巡抚一职。” 

 廷中两位尚书均已发言。 

 还有宗室世子,在一旁助力。 

 大多数官员心知,此事已是定局。 

 毕竟,巡抚衙门位高于四道三司。 

 如此,无论张襄或郁新最后是否就任巡抚,抑或其他人赴任,皆不视为贬谪。 

 眼下,只需内阁发声赞成,此决议便可最终敲定。 

 众人眼光带着几分戏谑、几分冷嘲,先从张襄与郁新二人扫过,随即移向内阁重臣们。 

 今天参与朝议的内阁大臣,都属于未满编状态。 

 其实,留在京师的内阁成员,也一向未能齐全。 

 文官方面,以首辅任亨泰为首,解缙与石伟毅为辅。 

 而眼下,石伟毅已随朱允熥北上巡视。 

 武将这一侧,从最初开始便从未齐聚京师。 

 起初,朝廷任命徐辉祖、蓝玉及沐英三人,担任武英殿大学士,并进入内阁议事。 

 但除了徐辉祖留守京师外,蓝玉与沐英常年在外带兵征战。 

 直到今天,二人依旧未回京,未曾真正履行内阁职责。 

 随着内阁制度日渐成,内阁职能逐渐明晰起来。 

 内阁成员代表皇家立场,捍卫君主权威。 

 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协调皇权与百官矛盾的作用。 

 每位内阁大臣本身,并不单独享有特定品阶。 

 而是根据各自原有职位加上内阁大学士头衔后,加入内阁,负责协助处理重要军政事务,以及审阅并批复各级官员上呈的各种文书。 

 对于大明当前形势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尝试是不可接受的。 

 增设一个专责管辖倭国道四道的巡抚衙门,其影响力实属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