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爆炸的榴莲
第854章衍圣公一家,全都不幸葬身鱼腹(第3页)
徐辉祖仿佛洞察了三位文官内阁大臣的担忧,低声笑道。
“诸位不妨等着瞧,外面即将变热闹。朝廷无论采取何种举措,关于孔家人全部罹难的消息,必将在外界掀起一阵热议。这时不如先着手解决山西道的问题,也好分散外界对于一群已逝者的注意力。”
“一旦开中制暂停,九边数十万将士的粮草问题,就得全权委托给户部了。”
对于九边十万军士粮草供应由谁来掌管这件事,徐辉祖并不放在心上。
实际上,他甚至更倾向于,此事不要落在大都督府身上。
责任越大,可能出错的机会也就越多。
将此任务交于户部也合情合理。
万一将来边疆士兵面临饥饿困扰,大都督府届时只需站出来为士兵们发声,在朝堂之上争取回尊严便足矣。
听闻此言,任亨泰等人,不禁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
显然,这位魏国公意图利用朝廷,再度抛出一件大事。
以削弱人们对孔家全家丧命海底这一悲剧的关注度。
许久之后,任亨泰才拍着书桌表态说。
“那就按此行事吧。”
文渊阁内,自某一时刻起,两名宦官便悄然置身于一角聆听议事。
凡是官职低于三品者所呈上的奏折,皆需经内阁审议决断。
而三品及以上官员的奏议,便先由内阁进行初步处理,并提交朱元璋进行最终审阅和裁决。
这一系列制度,在洪武28年经历了一番细微调整。
其中一点就是每日派遣两名宦官代表皇上,旁听内阁的所有决策过程。
不久之后。
其中一名宦官悄无声息地离开文渊阁,整个过程中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乾清宫内。
朱元璋正沉浸于与孙儿共乐之际,已然得知了当天内阁所达成的一致意见。
将怀中嬉笑的小朱亦柳,转交给奶娘照看后。
他轻挥袍袖示意宦官返回文渊阁,自己便缓缓走向正在批改奏章的朱标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