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老朱立遗诏

朱元璋微微一笑,颔首道。

“翟卿长期负责吏部,对国内治理有深刻理解,其意见值得信赖,太孙巡视山西的决定似乎过于急躁,未充分考虑。咱决定推迟此提议,同时,咱已指示北巡官员暂留山西衙门,待年底后重新选派,明年春天赴任。”

“遵命。”

四个人同声答允。

朱元璋随即转口问道:“另外,有关于燕王私自率军南下之事……虽然得到了咱事后同意,但这属于行为先于命令的情况,如何处理呢?内阁大臣们有何意见?”

此言一出,顿时陷入了静默。

不多时后。

朱标微微鞠躬,双手抱拳道。

“父皇,依儿臣看来,老四即使有失,也是细微之过。归根到底,老四此次擅自领军南下,前往晋东区域,实则是为了保护大明太孙。”

“根据实际情况考量,儿臣认为朝廷还是应当减轻责备,或以圣旨警告,或要求其写悔过书呈交于父皇审阅。”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

他眯缝着眼睛,注视着朱标。

“假设有一天老四或者别人,领军跑到应天城门外呢?”

乾清宫内的氛围,忽然变得紧张起来。

朱元璋目光凝重地看着朱标。

包括任亨泰在内的多位官员,顿时感到焦虑不已。

举世皆知,朱标心胸宽广,无论是对待朝廷大臣,亦或是对于黎民百姓乃至兄弟们,都倾向于宽容处理。

朱标亦是那种能够倾听多方建议的人,并不独裁专横。

每当大明重要决策出台前,总会多次与大臣们共同探讨。

此时此刻,朱标面容依旧镇定自若,嘴角浮现出淡笑。

他再次行礼,面向朱元璋:“父皇,我那些年轻弟弟,可能在过去偶尔会有些出格行为,但从建国到现在已有30余载,在此期间,他们都已有所改变。”

“虽没有贤德之名传颂在外,却也懂得了为国效力的重要性以及维护社稷不易之理。如果真有那么一日,兄弟们率领军队包围应天城,那肯定是因为京师内出现了奸贼,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给大哥撑腰,讨公道,以此恢复朝廷公正清明。”

“太子仁慈,乃我大明一大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