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最欢快的外卖员
三天后,第一稿beta版的算法就出炉了。
beta版不能算是算法初稿,只能算作是测试用的临时产物。 林远不至于傻到等半个月后再去测试算法行不行,那无异于等同于赌徒上桌后一把梭哈--如果到时算法不行,那这半个月的功夫岂不是白花了。 好在it软件的特性就像搭积木。搭积木不是变魔术,不会是一下子就从无到有,而是会有一个构建的过程。 林远接下去的打算是测试这稿beta版的算法,他会将这稿算法悄悄塞到好团紫金分部这边的测试服务器上。 紫金分部这边为了完成外卖平台的一些更新测试,配备有一套完整的外卖模拟配送平台。这套测试用的外卖系统没有商家端,也没有那些花花绿绿的广告推荐信息,更加没有金融等子模块。纯粹就是一个外卖配送测试平台。 林远需要先要在这套平台上完成对算法基础功能的验证。基本的接单、取餐、配送,这个流程,先要走通。 在算力系统加持下,整個过程还算顺利。唯一的麻烦是:算力不足。 beta版出炉的这天,林远瞄了眼系统面板。 【累积算力:498p。】 仅仅三天,自己攒了这么久的算力就给干剩下了一半。而任务列表中的那个入学任务却依旧卡在完成度99.9%,仍旧因为没有正式入学而还未结算。 即便由于算力汇率的存在,系统的算力更加的精贵,可是这系统也忒混蛋,没有提供大量获取算力的途径。 照现在这个样子,林远就只能先完成骑手的信息采集工作,然后先对beta版算法做个简单的功能验证。后续的工作就只好等到开学之后,系统给自己结算入学任务之后,等算力补足了再继续进行。 幸运的话,到时应该还会再刷个把任务出来的吧。 林远也只能这么期望了。 可麻烦的是,届时自己在好团的实习也会因为开学而结束。没了继续使用好团测试平台的机会,自己还怎么继续测试算法。 实在不行,林远就只有耗尽手头的算力,尽量把算法迭代更新,然后在开学前提交上去。总之先引起好团高层的兴趣再说,保证和好团的这条线别断掉。 在认清了眼前的形势后,林远在一个夜晚又骑上了他的小电驴,重操旧业。 ----------------- 林远再次送起了外卖。 不过与先前不同,他现在应该是天底下最开心的外卖员。因为林远正在测试他的“路径与派送算法--beta版”,他此刻的每一分每一秒不再是为了一单三五块钱的配送费,而是在构建属于他个人的人生大厦。 林远的手机上开着两个软件--其中一个骑手端,另外一个监控端。 骑手端,顾名思义,因为此刻的林远正扮演着一名骑手在模拟送外卖。 至于监控端,则是用来监控测试情况用的。 在监控端上能看到很多个代表骑手的头像,但只有代表林远的那个头像才是有真人的,其余都是模拟出来的数据假人,因为林远没法真的找到一群人扮演骑手。 模拟出来的假人自然测试效果会略逊一筹,但是这种用模拟数据代替真实数据的方法,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就好比飞机的风洞实验,风洞里的风自然是人工模拟出来的。可是你难道敢把一款飞机不经过风洞模拟测试直接放到天上去飞? 耳机里不时传递着ai语音的引导。 “检测到后续有订单存在较大概率出餐等待时间超过五分钟,请立即处理。” 按照林远算法设定的逻辑,如果在后续的未取餐的订单中检测到很大可能会延迟出餐,算法就会触发后台通知骑手端发出消息提醒。然后骑手就能看到具体是哪一个订单,有多少概率会延迟出餐超过多少时间。 之后,算法就把选择权交给了骑手。林远目前没有把算法做的太野,还是将决策权交给了骑手本人。 骑手有两个选择:让系统自动处理,或者头铁硬莽。 如果是系统自动处理的话,算法就会完成订单的自助调度,会把这一单转派给更加顺路等待时间更少的那名骑手。 至于头铁硬莽嘛,字面意思,你爱等就等呗。 林远就这么一个人骑着小电驴,在夜晚的紫金航校里外周围欢快地送着外卖。当然,他送的是空气外卖,他的小电驴后座上也不会有外卖箱。 如果当天晚上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了bug,或者是其它需要优化的点,他会在第二天实习上班的时候处理
这些问题,之后就是算法的更新迭代,当天晚上继续骑着小电驴模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