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科技是把双刃剑(第2页)

再比如说采购环节,采购最怕的是量小品类多。

品类一多,供应商备货就麻烦。量又少的话,价格就压不下去。

所以大型餐饮企业不可能像小饭店一样整一大页菜单摆在那,卖奶茶的那种模式是它们最喜欢的。因为奶茶的原料可以被原子化。奶茶的主要原料就是奶、乳粉、茶粉、各类调味剂。

但是餐品没法这么玩,毕竟红烧肉和青椒肉丝用的肉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算法就粉墨登场了。

ai管理者算法另外一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将餐品的原料也原子化了。

一块做红烧肉的五肉,为什么不能拿来切成肉丝呢。这不是没有人想过,而是这属于打破一般作业流程。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一切都是需要流程化的。最怕的就是流程太多太复杂。

一块五肉可以被分解为瘦肉和肥肉以及猪皮,各自都能有其各自的用途。但是这个过程产生的成本,肯定是比直接采购瘦肉、肥肉以及猪皮来的高很多。

所以大型餐饮企业不会这么干。

可是不这么干呢,每做一份红烧肉就要准备一份与之对应的五肉,每做一份青椒肉丝就要一份与之对应的里脊肉。

大型餐饮企业的内部流程只会写上如何将里脊肉做成青椒炒肉丝用的肉丝,而不会再写一份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拿五肉上的瘦肉来做应急替换。当然,以上只是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主要是用来标准化与定制化之间的矛盾。

这在工业场合是非常常见的。

工业领域的每一家企业都喜欢做标准品,哪怕是利润低一些。因为标准化能带来生产、工艺和品控流程的成本降低,同时也方便大量采购压低成本。然后再通过批量来盈利。

总之就是定制品看似单件利润高,可是其中沉没掉的管理成本太多了。所以一般的生产企业普遍讨厌定制品,也会给定制品开出高价。

同理,其实餐饮领域也是一样的。因为餐饮行业玩到一定程度也是个工业生产行业。

而ai管理者算法最厉害之处,就是在于它会自动分析每一个餐品的物料组成。

没错,林远觉得还是用“餐品的物料组成”这个概念来概括更为合适。

“食材”那是烹饪领域的术语,而“物料”则是工业领域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