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皇帝出招

 第二天小朝会。

 皇帝听完几个重臣议事。

 就开始进行自我批评。

 “……朕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就忘了登基之初有多么的艰难,刚经历了战乱,哪儿哪儿都不安稳,又是不是地有天灾。

 当时国库紧张,朕登基之初,国库里连一百万两银子都没有,先帝的私库倒是丰厚。

 那个时候啊,边关的军饷都发不出来,还是朕散尽私库,才堪堪把军饷给发了,灾给赈了……

 后面为了百姓们能休养生息,更是免了天下百姓赋税三年!

 这三年啊,朕连秀都不敢选!

 后宫削减用度,几乎放了一半儿的宫女和太监们出宫……”

 “那些年的日子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还是宋卿家等人提醒了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宫中靡费实在是太多。

 朕不该起修建清凉宫的念头……”

 皇帝自我检讨,宋大人等人心中得意,君臣之间的权利斗争,不是西方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从来都是得寸进尺,没有见好就收的道理。

 世上能随心所欲的皇帝,下场都不太好。

 当然,臣子太过分的,下场也不太好。

 史书就摆在眼前,只是当人的眼中只有权力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掌控全局,不会落到史书上那些权臣一样的下场。

 权力的诱惑之大,可见一斑。

 皇帝用私库修清凉宫碍着他们的事儿了吗?

 没有!

 但他们为什么要拦着啊?

 当然是为名,踩着皇帝来博自己的清名!

 有了名,权力还会远吗?

 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和榜样,皇帝再膈应,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反倒是要更为优待他们,才能显得皇帝英明,能听进去谏言。

 明君和仁君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朕听宋卿、古卿、于卿、柳卿等几人的,清凉宫不修了!”

 “陛下圣明!”大臣们纷纷跪下跟皇帝磕头,之前没敢站出来阻拦换皇帝的人心中懊悔,哎呀,迟疑了一下,这个清名就被姓宋的老狗给弄去了!

 可恶!

 “我大靖百姓有陛下,是他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元亨帝心中冷哼,老子不修清凉殿,钱也没给百姓,屁的几辈子的福气。

 狗东西一个个的!

 连一个县城的小年轻都比不上,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阴暗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