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天有猫了吗
第78章 第一步(第2页)
——即使后来的朝廷不再给予士族们如此特殊的权力和地位。
——即使真的要通过什么更为公平的考试才能获取官职。
只要有这些藏书,只要传承不断,那么纵然是那些更为公平的考试,士族子弟也会比寒门学子轻松许多,其获得的成绩也会更为出彩。
而这还是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差距。
寒门自身与庶民阶层,还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普通百姓们所仰望的对象。
两重差距叠加,这些士族子弟们如何才能不再高高在上?
陶渊明想,或许只有战争了吧。
虽然战争一旦爆发,在其中死伤更多、损失更大的依旧是普通百姓,但是这也是能够让士族整体都可能面临断代、失去传承、丢失财富的最大机会。
但是陶渊明依旧不希望爆发任何可能的战争,不论是内战还是外敌入侵。
百姓的生活已经足够困苦,为什么还要雪上加霜?
可若是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百姓们真的能够不反抗吗?若是如前朝一般的农民起义,又会是怎样的情况?
-
亦有科举时期的百姓对此深表疑惑。
[明-某地-某某某:识字读书不都是去私学吗?秀才开的学堂是私学吧?]
[明-甲地-乙:是啊,我们这边要是想读书,也是去秀才开的学堂,难道朝廷还开了官学?]
[宋-乙地-某某:明朝?不过我大宋这边也是去私学吧,我也听说过那几个书院,那是私学来着啊。]
这是他们所有人的疑问。
至少,在最开始的开蒙识字阶段,除了各种秀才甚至举人开的私学,难道朝廷还开办了官学,可以让不识字的人进去从零开始?
倒不是没有人知道官学,但是他们知道的官学可都是只收有一定基础的学子的。
【东汉时期,刘秀非常重视经学,这奠定了整个东汉的整体风向:尊崇经学,以经入仕。】
【更何况,自汉武帝时期以来,通过明经考核入朝为官、封侯拜相就已经成为了人们最认可的走入仕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