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荆楚之地·长江漕运(第2页)

 “这东晋果真是早已四分五裂,毫无实际权力了。”刘彻摇头。

 士族门阀搞私兵部曲这件事情,从之前对于东汉的讲述就能够看出来,属于是常事。想来东晋这样一个由诸多门阀士族妥协共建的朝廷,门阀士族也不可能不养私兵。

 但是能够让桓玄养私兵养到这等地步,也属于是奇闻。

 ——如果说其他朝代,很多所谓的私兵在最初其实都是朝廷的兵马,只不过被某一代或者某几代将领逐渐将其化为了自己的私兵的话,那桓玄这种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倒不是说桓玄没有把荆楚之地的朝廷兵马转化为自己的私兵,他当然不可能不这么做;他之所以要求自己被朝廷任命为刺史、自己的兄长也成为刺史、同时自己还领都督管理八个郡的军事,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如此。

 名分这种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在把朝廷的兵马转化为自己的私兵的过程中,至少在其中一段时间,最好还是能够有个正当的名头。

 而桓玄自己就是这一地的刺史,那么调动兵力就非常合理了。

 但刘彻指的桓玄养私兵可不是指这一部分,而是——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外族、被招募的流民。

 这叫什么???这就是自己主动招兵买马,是自己招募兵力,是……

 而且,这些人有多少?数量不好说,但桓玄生生又设立了两个郡来安置这些人!

 这样的行为,只能证明这个人数确实不少,就算没有达到让桓玄的兵力一跃达到十万之数,也绝对不算太少,特别是那些迁徙过来的外族。

 和流民不一样,流民很多是没有什么军事经验,也不懂得骑马等技能,同时身体情况还可能因为流浪、饥饿而非常差;

 可那些迁徙而来的外族——经过迁徙,他们也可能会经历饥饿的情况,身体情况也会有一定的恶化,但这种外族,大多都还是懂一些骑马之类的技能的;更有可能的是,他们的男子基本都是兵丁。

 这完全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化为一定的战斗力。

 这就和那些世家大族日常的养私兵不一样了。

 能让桓玄发展到这个地步,足可见东晋朝廷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