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王薄·孙安祖(第2页)

 或许会在一个小小的郡县地区搅弄风云,但是也只能影响这一部分地方了,而整个天下,朝廷所拥有的地区,又是何等的广泛!

 两相对比,这些乱民不过是萤火之光而已,不仅根本无法争辉,也很快就会暗淡。

 王薄——也本该如此。

 在张须陀出兵镇压的时候,王薄就能够自大疏忽,轻敌冒进,被张须陀领精兵奇袭击败,而气候哦带着残部仓皇北渡黄河,也做不到摆脱追兵,而是被追上再度击败。

 这就是一个常见的乱民作乱的发展过程:起兵作乱,劫掠地方,朝廷镇压,乱兵连连战败……最终,就应该是走向消亡。

 但是王薄没有!

 他不仅没有消亡,他还能够投靠其他的乱民势力!

 这只能说明一点:天下乱局已定,中原大地上尽是作乱之辈,大隋的统治力已经急剧下滑甚至沦为空谈!

 不然,不能又蹦出来两个乱民势力,而且还在王薄附近,没有被朝廷迅速镇压,还能被王薄投靠。

 且,这两支势力都在相邻地区,足以说明这片地方的政局究竟有多混乱。

 而这,还只是大业九年——杨广还在第二次发兵高句丽,还没有到第三次发兵,还没有……或许,也是受到了杨玄感反叛的号召,就是不知道杨玄感是大业九年几月份反叛的。

 杨玄感……应该是杨素的儿子?

 至于说为什么王薄北上之后张须陀没有追击,联系当时天下乱兵四起的情况,也就知道了——到处都有问题,张须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可能,王薄也好,孙宣雅和郝孝德也好,都已经不算是主要镇压对象了。

 -

 也有人对视一眼:是啊,铁器。百姓们想要有对抗官府的力量,就必须要有铁器。

 但是,家家户户的铁器也就那么多,王薄,这个号召大家收敛铁器、投奔他一同反抗朝廷的人,到底是怎么收拢到充足的铁器的?

 还是说,差不多点就可以了?

 【而就在大业七年这一年,在王薄高举旗帜之后,也有几支力量逐渐成型,并且在天下活跃了数年:】

 【高士达,蓨(tiao)县,也就是如今河北景县人士,率领千余人于清河起义,后来与窦建德所部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