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雁门之围(第2页)

 【至此,始毕可汗决定退兵离开,杨广先是派兵侦查,确定了突厥退兵,并不是什么伪装埋伏;随后,派出了数千骑兵追踪突厥大军,最终在马邑俘获了两千人。】

 【到这里,震动一时的雁门之围结束了。】

 【而在雁门之围中,有人崭露头角,是谁大家都知道;同时,杨广这一次被突厥围困,也又一次展现了当时隋朝的种种问题和虚弱——这些被天下消息灵通的人,不论是百姓、起义军还是贵族听在耳中,也被始毕可汗看在了眼中。】

 【这也是日后突厥一度强盛不已的开端。】

 “八月十二日杨广车驾进了雁门,八月十三日,始毕可汗就率军包围了雁门……”刘彻咂咂嘴,这个速度,这个情况,是始毕可汗的突厥大军太过精锐,还是杨广以及当地的隋军不太行?

 这得是卡的有多紧!

 而且,雁门郡四十一座城池,现在已经被突厥攻下来了三十九座。

 这是什么概念?杨广一路逃亡,而突厥却一边追击杨广,一边还能把雁门郡的城池都打下来,同时,就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前面奔逃,突厥又要追又要打,却还能和杨广赶上前后脚,到达雁门的时间就差一天……

 杨广北巡,带在身边的人马是干什么吃的?总不能是杨广没带几个人吧?

 作为隋朝北疆,雁门郡的军队又是干什么吃的?难道,这些精锐大军是在几次三番的高句丽之战中被消耗干净,以至于现在面对突厥的来袭力不从心?

 刘彻思前想后,觉得后一个猜测很有可能。

 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便发天下之兵,想来其中必然有大量的隋朝精兵——而作为镇守雁门地区,常年直面突厥的军队,雁门这边肯定会被抽调走一批人马,也必然是精锐。

 而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是个什么结果,大家都知道,这些精锐士兵估摸着都回不来多少。

 再有第二次、第三次,虽然第三次没怎么真打,但是长途行军也同样非常耗人,更不要说第二次还是实实在在打过的。

 这么算下来,雁门地区的守军也确实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