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张须陀(第2页)

 【也因此,杨广对张须陀的信心非常充足。】

 【顺带一提,在张须陀领兵征战期间,他的麾下也有两个十分出色的将领,每当遇到强敌,比如郭方预和卢明月,张须陀提出作战方案需要有将领按照计划行事的时候,别的将领不敢承担责任,但这两名将领总是敢于请战。】

 【这两人就是罗士信,和秦琼秦叔宝。】

 “所以,若无李密,仅翟让自己面对张须陀,那瓦岗军能否得以夺取荥阳还未可知。”刘邦总结道。

 虽然还没有看到双方最终的交战结果,但刘邦已经可以确定,这一次交手应当是瓦岗军获胜了——张须陀虽然是当世名将,但这短短一段话之中,先是说“在这个时候”,又说了张须陀连战连捷的经历,无一不是在突出张须陀此时的辉煌。

 但这里,讲的是瓦岗军夺取荥阳的经过。

 张须陀此时的经历越是辉煌,到时候也就越能有些对比出来。

 所以,最终的荥阳之战,胜利的应当是瓦岗军。

 至于说张须陀本人在此战之后是生是死……刘邦以为,张须陀还是战死的可能性要更高一些。或许他麾下的这两名将领,秦琼,罗士信,得以或者并入瓦岗军麾下的可能性要高许多。

 而为什么认为如果没有李密,那瓦岗寨对阵张须陀的胜负未知,那当然是因为双方的过往交手记录了啊!

 在此战之前,瓦岗寨和张须陀交手了三十多次,这么多的次数,却竟然连一次获胜都没有!

 这个败率,三十次里面找不到一次获胜的成绩,那还能指望什么?还能有什么可说的?

 而且,刘邦非常了解一点:那就是,战败会形成习惯的。特别是,对某个特定力量的战败。

 战败一次两次,甚至三五次都未必如何,但如果对着同一个对手,连战连败,甚至三十多次了,都没能获胜一次……那,再往后的交手中——如果还有的话,这一方很可能也不会获得任何胜利。

 因为,连连败于同一个对手后,是会形成习惯,形成本能的畏惧,形成一种调兵指挥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