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胜利发展(第3页)

 杜伏威那两次遭遇,除了李子通等人狡诈之外,杜伏威本人准备严重不足也是其中关键。想来,这和杜伏威这一路走来,还算一帆风顺脱不开关系。

 在遭遇李子通这一次兵变导致元气大伤之前,杜伏威还真没遇上过什么大的严重的挫折。

 早年起兵之前,在家乡偷盗,还有辅公拓帮他,不惜把自己姑姑家的羊偷出来给他;后来虽然被姑姑举报,但两个人还是非常顺利地逃了出来。

 且,他们不仅逃了出来,在逃跑的过程中,还成功组织起了一批人作为人手。

 以上,着实算不得什么大挫折。

 而后来,杜伏威和辅公拓跑到了长白山,宣布起义,同样相当顺利。虽然投奔的主帅左君行不待见他们,但杜伏威直接率众离开,同样没有遭遇什么大事。

 之后,他就率兵南下,来到了淮南地区。

 这个南下的过程,也没什么问题,堪称是顺顺利利。

 再往后,在淮南站稳脚跟之后,杜伏威开始吞并其他力量,首先是苗海潮,稍微吓一吓就自己归顺过来了,不费一兵一卒,没有引发战争,同时,苗海潮归顺过来以后也老老实实,根本没有说什么心中不服、搅弄风雨、试图反叛。

 接着,吞并海陵赵破阵,赵破阵倒是瞧不上杜伏威,并不打算归顺,但杜伏威却通过宴席直接斩杀赵破阵,收服了他的部下——这些人在归附之后,同样没有闹幺蛾子。

 这两次吞并经历,大约给杜伏威开了个好头,但同时也让他对归附而来的势力缺乏警惕,以为来的人都是真心投靠,毫无二心,更不可能窝藏恶意。

 同时,他对隋军的整体作战顺利,也推动了自信心的膨胀。

 由此,当面对来投的李子通的时候,杜伏威毫无防备,然后,就跌了个大的。

 还是之前太顺了啊。

 不像李密,本身学识丰富,见多识广,还经历过杨玄感的败局;也不像窦建德,遇到过高士达那样的情况。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能够及时补救倒也还算可以。

 就是不知道这种缺乏预备的问题,日后会不会再度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坑,等着杜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