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杨复光家族(第2页)

 

【杨玄冀也有个养子,叫做杨复恭,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所以升为了宣徽使,后来没多久,又成为了枢密使;等到再往后,到了光启二年,杨复恭则代替了田令孜,成为了左神策中尉。】

 

【而杨玄价的养子,就是杨复光。】

 

【在后来,杨复光还成为了唐朝的天下兵马都监,总领各路军队。而作为宦官出身的将领,他和军中将士们的关系反而很好,非常善于安抚士卒、处理军务等。

 

在镇压黄巢起义的时候,他也算是最关键的功臣,屡立战功,并且招降了黄巢的一员大将,后来以功加同华制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弘农郡公,还被赐号为“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

 

在他死后,军中无不恸哭,数日不断;而他的养子也都在各地担任节度使和防御使等职。后续黄巢起义的镇压功臣,也大部分都是杨复光的门人故将。

 

总而言之,杨复光本人的风评颇为不错,影响力和功劳也非常大,死后的谥号为忠肃。】

 

“哇!”刘彻发出了浮夸的声音。

 

这个唐朝啊……刘彻表示,自己确实是大开眼界了,比当年看到东汉的那一堆堆幼帝、外戚、太后、权宦都还要开眼界。

 

至少,东汉时候的宦官们,可没有这种家族继承、并且还发展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世家”的情况。

 

——有那血脉传承的家族,在经过了各种意义上的“努力”之后,成为了世家也就算了;结果这没有血缘继承的家族,竟然也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广大、权势滔天且底蕴深厚的世家……

 

这可真是,在某种意义上,算是证明了所谓“人的传承并不只是依靠于血缘,还有理念、理想等等”吗?

 

这也算是另类意义上的作用了吧。

 

刘彻漫无边际地想道。

 

不然他还能想什么?

 

想想,这个杨氏宦官世家,这样的宦官家族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难解释。

 

首先,刘彻知道,唐朝在那个神奇的唐玄宗在位期间,发生了盛世和乱世并急转直下的多重现象,安史之乱中,叫做安禄山的将领竟然拉出来了十五万精兵——这必定对唐朝造成了重创。

 

而这个重创,在之后的唐朝从来没有得到恢复,反而发展成了藩镇割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