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打探消息(第2页)

 但虽然吏部文选郎中的品级不算高,但在官员选拔任用这一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在官吏升迁事务上有着重要的话语权。

 他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也不足为奇,毕竟现在大明各地官吏稀缺,他从京师的正五品调到地方的从二品,到底是好是坏,还真不一定。

 不过看样子他自己还是挺满意的,徐天爵也没有多说什么,接着王洽又开始介绍起来他身后的几人。

 “见过徐大人,下官杭州知府李烨然。”

 “李大人。”

 “不敢当,不敢当。”李烨然倒是小心谨慎,他只是个正四品的文官,和那些真正在权力顶峰上的人还是不一样的。

 几人寒暄了几句,便说到了正事上。

 徐天爵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二位客气了,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王洽看了一眼李烨然,小心翼翼地说道:“徐大人,实不相瞒,我等听闻朝廷有意废除那些条条框框,开放贸易,不知此事究竟是何意思,消息是否准确?”

 徐天爵见状也没有着急回答,反而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对于这个问题,他还并不想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李烨然忙道:“大人,这若是真能废除海禁的条条框框,于地方而言,能带来不少商机和税收,可是其中也有诸多变数,难以把控啊。”

 王洽接着说:“是啊,徐大人,我等地方官员,对朝廷的政策揣摩不透,还望大人能指点一二。”

 徐天爵知道是时候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他放下茶杯,神色严肃地说道:“此事关乎国之根本,朝廷自会权衡利弊,做出妥善安排。二位只需做好本职之事,等待朝廷旨意便是。”

 王洽和李烨然对视一眼,面露失望之色,但仍不死心,毕竟他们身后的家族也想来分一杯羹,而且还有不少浙江本地的富商找到他们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自然要问出个一二,不然不好交代,于是再次开口说道:“徐大人,您在朝中消息灵通,还望能给我等透个底,也好让我们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