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急了!群臣急了!(第2页)

 这恐怕是大明建国以来都闻所未闻的事情。

 而这么多的银子具体有多少?

 朱由检开口问道:“现在有多少银子了?”

 王承恩低声回答:“已经超过三千六百万两,其中内帑的积存就超过三千万两了!“

 听到这个数目。

 朱由检感到自己的太阳穴在剧烈跳动。

 三千六百万两!

 去年朝廷的岁入,即便将赋税预征到三十年后。

 也仅有一千五百万两而已!

 而周奎如今仅随便忽悠几下,就是这个数的两倍多。

 他不禁感叹相处这一招敛财的人。

 可真是够毒辣的!

 不过既然超过了目标的三千万两。

 朱由检觉得继续存这么多钱不花,早晚也会出事,于是深吸一口气,咬了咬牙下令道:“给朕发放二百万两,补发兵部九边将士历年的欠饷。“

 “这钱真要花了?”

 王承恩怕是自己听错了,疑惑问道。

 他明白。

 一旦开始向兵部拨款。

 这笔钱的去向就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毕竟,朝中大臣们对内帑应有的银两数目。

 比朱由检还要清楚。

 “别废话!”

 朱由检不耐烦的挥手让他去做。

 “诺!”

 王承恩也不敢怠慢,当即迈步向前拱手作揖。

 第二天一早。

 兵部尚书杨嗣昌按常规请求拨款二百万两,以补发九边欠饷。

 他本不抱希望。

 没想到奏章进宫不久,就被司礼监迅速批准。

 一众大臣勋贵见到内帑出资,开始没有多想什么。

 毕竟战事为国之重。

 但不久。

 他们便感到了异常。

 等到第三天。

 他们看到户部尚书毕自严,请求拨款三百万两赈灾西北,工部尚书请求一百五十万两用于制造甲胄和兵刃,均获批准。

 接着,第四天、第五天。

 内帑陆续批出了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朝会上。

 朱由变得检容光焕发,而国丈周奎却告假多日。

 朝中官员心中不免生出不祥之感。

 洪承畴最后投资,最先醒悟。

 散朝后他慌得都不坐轿了,直接骑马奔向嘉定伯府。

 到了后。

 也再也没有读书人的礼节,跳下马就开始砸门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