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君子剑(第2页)

塞哈智虽然长相英武,但为人却十分谦和,大抵是因为上一任指挥使纪纲的下场太过惨烈,他行事十分低调,见着谁都是和和气气的,还时常将自己的权柄分与手下的人,虽然不如纪纲那样威名在外,但也颇受同僚的敬重。

朱予焕笑着说道:“还要多亏指挥使的指点呢,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掌握剑法,正好借着爹爹的生辰舞给他看,也算是让曾爷爷送我的这把匕首派上用场了。”

谁让她人还太小,别说舞剑了,寻常的剑拿起来都费事,也就只能舞一下朱棣送给她的匕首了。

“小主子天资聪颖,臣不过是稍稍指点一二罢了。”

朱予焕看他如此谦逊,双手背在身后,道:“指挥使谦逊有礼,像我娘说的君子呢。原本还以为指挥使会教我绣春刀呢,没想到你对于剑法也如此熟练。”

“小主子过誉了。”塞哈智依旧宠辱不惊,答道:“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剑法担当侠义之道,有君子品性,自然是最适合小主子了,臣听闻太孙也颇擅剑术,若是知道小主子如此勤奋,文武兼修,一定十分欣慰。”

朱予焕见他对诗词也颇为熟悉,便能够看出塞哈智跟随朱棣多年,早已受华夏文化感染浸透。

朱予焕不由感慨朱棣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别看他也时常一口一个“鞑子”,可手下的鞑靼军官不在少数,塞哈智、郑和则是回人,更不用说那些向明朝朝贡的小国了。

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从它对其他文明和民族的包容度便可窥一斑。

朱予焕还没说什么,不远处已经有宫人快步走了过来,道:“小主子,时候不早了,该回东宫了。”

“好。”朱予焕轻轻点头,这才对塞哈智道:“今天多谢指挥使指点,想必是娘催我早些回去,我便先走一步。”

她说完转头看向平日里跟着自己的小内官,道:“帮我将马鞍上的垫子拆下来带回去,娘的绣品不能随意流落在外,我先跟着她回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