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荐人才(第3页)

朱予焕听他这么问,思索片刻,道:“若说人选,我倒是认识几个,只是如今他们都在外任……”

朱祁镇一听“外任”这两个字,反而更加高兴,道:“那岂不是更好?外任的官员和京中联系浅,这样行事反而少了掣肘。”

朱予焕闻言笑道:“那我先说几个名字,陛下听听看是否有些印象?”

朱祁镇连连点头,道:“好。”

“徐珵,曾鹤龄,薛瑄……”朱予焕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道:“于谦。”

朱祁镇对徐珵和曾鹤龄还有些耳闻,但对薛瑄、于谦却没什么印象,便问道:“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四个人是朱予焕早就考虑好的人选,朱祁镇这句话自然是问到了点子上。

“陛下应当还记得,这徐珵是当初阮安外派时挑选的官员,曾经帮着阮安将治理疏通的河道工程收尾,能力也算是值得称道,况且陛下提拔他是为了让其他人知道,投身宦官门下同样能够受到陛下的重用。至于曾鹤龄,曾经为我讲过文章,他还曾主持过正统三年的科举,处事公道、颇受赞誉,虽然于武事上没有什么建树,大让他来主持武举也好、管理国子监的习武学子也好,想必都不会出错。”

朱予焕先将朱祁镇最熟悉的两个人简单介绍了一番,这才开始介绍薛瑄和于谦。

“薛瑄与于谦都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深受先帝赏识,薛瑄曾经在务农寺任少卿,其人立身处世公正不阿,才思敏捷,称得上有才干。于谦也不必说,当初先帝平叛汉庶人朱高煦,于谦代先帝斥责朱高煦,字字珠玑,让此人无地自容,后被派去巡抚山西一带,可见先帝对其的信任。”

听朱予焕如此介绍,朱祁镇在心中盘算一圈,除却曾鹤龄和薛瑄,剩下两人和朱予焕的关系称不上密切,且依照朱予焕所说,这四人确实能力出众,和内阁的关系又没那么密切,确实是上好的人选。

是以朱祁镇立刻爽快地应声,道:“大姐姐说的我都记下了!”说罢便兴冲冲地要走,只是朱祁镇到了门口又想起什么,返回来道:“那之后我也要去皇庄,到时候让人将公务也一并带上,爹和我说过的,曾爷爷以前外出打仗的时候经常带着爹一起,他们都是皇帝,照样两不误,我肯定也可以。”

朱予焕哎了一声,道:“若是让外面的人知道了……”

“爹在的时候不也经常田猎吗?更何况我就是跟着兄弟姐妹们一起去一趟昌平,都不算是出了京畿,有什么可担心的?”朱祁镇挺起胸膛,骄傲地说道:“朕是天子,又不是小孩子。大姐姐难道要我偷偷跟着一起去才行吗?”

听他如此自信,朱予焕笑道:“天子出行哪有偷偷摸摸的?”

“大姐姐可是答应我了,朕先回宫里去,让人给内阁传话。”

朱予焕看着他带人急匆匆地出去,不免摇了摇头。

正是因为朱祁镇的性子是个小孩子,所以内阁的那群人才拿不准他的心思,大概也都分外头痛吧。

韩桂兰有些担忧,忍不住问道:“这样真的有用吗?”

朱予焕叹了一口气,道:“这样也算是帮忠哥儿一把,否则英国公这一把年纪再拼一个儿子,只怕是太难为他了。”

在和朱予焕谈话之后,朱祁镇显然是打定了心思大闹一场,坚持下旨让内阁施行照办,一定要尽快有结果。

朝臣们顿时静默无声,都紧紧盯着内阁,想要得一个具体的结果,更准确地说,是等内阁替他们拒绝朱祁镇。

先前顺德长公主和孙太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疾而终,已经证明了只要朱祁镇不想搭理,来一百个御史也没用。

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些朝臣同样没有撕破脸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