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波澜间(第2页)

怀恩应了一声,立刻将这些时候发生的事情一一说明。

诸如朱予焕昏迷之后,在云南的土官都纷纷前来探望,王骥也多次上门,说是已经写了题本,让人快马加鞭入京,请朱祁镇从太医院带些人和药材来等等……好在改土归流的事情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殿下突然昏迷,有不少官员怀疑有云南土官因着改土归流一事心生不满,暗中对殿下实施魇镇。”怀恩说到这里,面色有些窘迫,道:“刀盖罕也怀疑有这样的原因,一直带人暗中排查,安罕也说要不要请人过来看看。”

朱予焕闻言有些哭笑不得,道:“什么乱七八糟的……”她说到这里又有些警惕,追问道:“这些官员没有借此机会做什么荒唐的事情吧?”

这些话乍一听有些荒唐,但并非全无道理,若是有人以此为由挑动两方的矛盾,反而会影响改土归流的推进。

徐望之在一旁道:“放心吧,怀恩和我说过这些。我和他们解释过了,你是积劳成疾才会突然昏迷,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反正他们也不能亲自来探望你,这样也能瞒得过去。”

“但是陛下那边两个月便会照例上一次题本,殿下的病情不能随意隐瞒,所以怀恩便自作主张告知了陛下。”

朱予焕轻轻点头,道:“你这么做是对的,若是我没能醒过来,瞒而不报是会出大问题的。”

徐望之闻言瞪了她一眼,道:“什么没能醒过来,别胡说八道的。”

朱予焕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万一她真的没能醒过来,知情的怀恩和徐望之必然会成为最大的替罪羊。不过这件事倒是提醒到了朱予焕,既然云南当地会有人这么想,只怕京城中也难免有人会这么想。

若是以此为由,未必不能给王振一次“反击”,不过这个就要看京中的那群人会不会如此操作了。

“还有一件事,虽然发生在京城,但与殿下有些关系。”

朱予焕闻言微微挑眉,问道:“什么事情?”

“翰林修撰刘球参奏殿下。”怀恩小心翼翼地说道:“皇爷以此为由,斥责刘球心怀不轨,将他抓入诏狱……”

朱予焕摸了摸下巴,道:“刘球……是不是征讨麓川的时候上书反对的那个?我对他倒是有些印象,比那些只是反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的人要强。”

刘球虽然是读书人,但并非纸上谈兵之人,只不过他的侧重和朱祁镇的重点并不相同。

怀恩应了一声。

朱予焕微微一笑,道:“他是怎么说的?说来给我听听。”

怀恩将刘球的进谏内容简单说了一遍,朱予焕的神情凝重许多,道:“他说的固然有他的道理,不过……”

徐望之哼了一声,道:“他有什么道理?陛下准你‘大权在握’是为了让你安稳云南,又不是你自己有不轨之心,要进谏也不该骂你,该骂准你以女子之身‘独揽大权’的陛下才对呀。”

好在屋内没什么人,徐望之这“大逆不道”的发言不会被被人听去。

“陛下也是这么想的。”朱予焕沉思片刻,道:“这话于陛下而言,便是否定陛下的决策,陛下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刘球,一旁又有人存心拱火,只怕他凶多吉少了。”

先前王振大力促成征讨麓川一事,一个是为了满足朱祁镇的意思,另一个则是借由麓川之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而刘球当时却持反对意见,早就彻底得罪了王振,如今有这么一个现成的把柄送上门,王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刘球。

朱祁镇本人自然是不会在意这样的流言蜚语,但王振在一旁自然会帮助朱祁镇来注意这些“小事”,这种情况下,换成是谁都不会出来营救刘球。

朱予焕叹了一口气,对怀恩道:“怀恩,帮我写一封奏本呈交陛下,先向我娘问安,告诉他他们我平安无事,不必担忧。”

“是。”

徐望之听她说完那些话,思索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那……那个刘球下场会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