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祖传的(第2页)
“陛下不需要我替他决断,他需要的是一把趁手的刀。王振固然有他的不是之处,但只要对陛下还有益处,王振的罪过也不过是一桩小事。”朱予焕抬眼看向王骥,似笑非笑地问道:“王尚书难道不是这么想的吗?”
此刻王骥不得不佩服顺德长公主对这件事想得明白,说到底他们只是臣子,只能顺着皇帝的心思来,妄图和皇帝作对,看杨士奇便知道会是什么下场了。
王骥叹了一口气,对朱予焕道:“殿下所言极是,只是如此一来,若不处置王振,于陛下声名不是一件好事。”
朱予焕笑盈盈地开口道:“既然如此,王尚书何不进言陛下,贬斥王振呢?”
王骥只是露出一个含蓄的神情,道:“不瞒殿下,臣的想法与殿下相同。”
朱予焕心中冷笑一声,随后道:“于我而言,现在最要紧的是完成云南的事情,如此一来,王尚书和我才都能清闲几日。”
王骥听她如此说,显然是对自己留在云南的原因一清二楚,面不改色地附和道:“殿下所言极是。”
朱予焕这才重新开口道:“先前我去务农寺视察的时候听工匠们提起过矿工的事情,也问过几个矿洞的矿工头领,每人身上开矿的定额太高,压榨太过,矿工们承受不起,最终只会变成官逼民反。”
王骥语气中多了几分谨慎,道:“殿下只听务农寺的工匠三言两语,或许有失偏颇,不如问问负责开采矿产的官员如何?”
“广开言路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不过……”朱予焕看向他,脸上的笑意淡了一些,道:“我不听那些矿工和工匠的,听那些官员的,还能听到一句实话吗?”
如今白银、铜钱几乎已经替代了宝钞,朝廷对于民间的交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逐步加大了对银矿、铜矿等矿产的开采力度。
在这条盘剥的道路上,官员、宦官乃至皇帝都是一条完整连结的线,朝廷的定额是一地五万两白银,中间有人抽成,最终还要凑齐五万两上交,就必须要提升开采数量、加大开采力度,最后均摊到矿工的头上的开采定额远超朝廷算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