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开先河

众人忽然听闻此言,不由面露诧异,看向自珠帘之后走出的女官打扮的女子,正是永清长公主朱友桐。

与姐姐相比,这位长公主算不得出名,比起她本人,反倒是她的画作更广为人知。

众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竟然会公然出现在朝议之上。

朱友桐从袖中拿出一道绢本,道:“有皇考的旨意在,御笔亲写,加盖印宝,谁敢质疑?”

众人闻言都面露惊愕之色,即便是徐珵和于谦也不例外。

长公主身边的人就算将事情夸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只是听着好听罢了,可按照永清长公主的意思,朱瞻基在死前确实还留了与顺德长公主有关的旨意。

且因为是皇帝亲笔,未曾由内阁经手,所以无人知晓,这个说法也合情合理。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旨意内容如何,又是否真的是先帝亲笔所写。

朱友桐将绢本展开,上面果然是朱瞻基的亲笔字迹,内容并非是让顺德长公主继位,而是命长公主朱予焕辅政,但与张太皇太后的遗旨不同,时间在宣德九年年末,比朱瞻基本人留下的遗诏时间还要早,恰巧是顺德长公主公然入道的那段时间。

也就是说,先帝大抵是在命长公主入道之前便已经准备好了这道旨意,意思是什么不言而喻。

如今朝堂之上熟悉朱瞻基字迹的人已经不多,最有资历的便是张辅和胡濙,朱友桐将手中的绢本递出,道:“英国公和胡尚书好好看看,这究竟是不是皇考的字迹和印宝。”

在众人的注视下,两人小心翼翼地将这道旨意从头看到尾,确实无任何错漏,绝对出自朱瞻基本人之手,最后的印宝痕迹更是清晰无比。

不仅如此,遣词造句也能看得出来是朱瞻基的风格,可见是货真价实的朱瞻基圣旨。

张辅接过圣旨再次确认,随后便递到旁边的曾鹤龄等阁老手中。

胡濙已经明白过来,只要有这道圣旨在,长公主在法理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即便这道旨意话里话外并没有要让长公主登基为帝的意思,但当时的皇太后尚在,朱瞻基却考虑将监国一职交给长公主,怎能不令人遐想其中意味。

朱友桐正色道:“当初皇考将这道圣旨交给姐姐,考虑的是陛下年纪尚幼,希望姐姐可以肩担重任,但彼时皇祖母尚在,姐姐不敢越俎代庖,便将圣旨交由皇祖母保管,直到皇祖母离世前才将皇考的旨意重新交还姐姐。姐姐是担忧这道圣旨为人所知,破坏姐弟亲情不说,更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影响大局,故此引而不发……但今时今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有愧当初皇祖母与皇考对帝王的期许,我才将这道旨意拿出,朝臣们还要对姐姐的一片赤诚有所怀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