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谍影掠过树梢的熊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平津形势(第2页)

 方如今静静地听着张鑫华的话,心中涌动的敬意愈发强烈。

 即便张鑫华此刻的身份已是一名特务,行走在阴影之中,但他的骨子里,那份属于军人的坚韧与荣耀,却如同烙印一般,永远无法抹去。

 “等这项计划敲定之后,是不是马上就要执行了?”方如今问。

 张鑫华点点头:“时间差不多了。今年年初,日军不断在平津地区挑动事端,相继挑起大沽口事件、北平朝阳门事件,日本军方都直接与华北当局交涉。”

 “日华北驻军参谋长永见大佐从长春返回天津,召开华北日军武官会议,讨论了应付华北军政当局计划,辅助开发华北经济、关内外日军的联络、增加华北驻军兵额以及恢复日本在华驻军进行军事建设等六项问题。”

 张鑫华这段时间没

少收集日方,尤其是军方的情报,有些很多都是方如今不了解的。

 1936年这一年,日本驻军一直在北平城内外不断炫耀武力、制造事端,一步步做好了侵占北平、进而侵占整个华北的军事准备。

 1月5日深夜,一辆载有日军的汽车要求从朝阳门进城,这时城门已经关闭,守城的军人打电话请示上级,经同意后开门放行。

 日本军人认为这是刁难非礼,进城后不由分说揪住中国士兵殴打,并鸣枪示威,城上的中方军队也鸣枪回应。

 过后,日本驻屯军遂向冀察当局抗议,诬称中国士兵向日军射击,中国方面不得不以道歉了事。

 北平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增加了一个新的项目,北平的驻军在街市进行军事演习,观者如潮。

 与此同时,日本驻军则从当天上午十时起,在平津汽车公路沿线进行了野战演习。

 四月份,日内阁决定向华北增兵,加强中国驻屯军力量。

 六月份,日天皇批准了《帝国军队用兵纲领》,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害和上海附近。

 到了八月,日军参谋部制订《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战争迫在眉睫。

 日本人出钱、出枪、提供军事顾问甚至飞机,支持蒙古的德王实现所谓独立梦想。

 “如今,我个人认为如果小鬼子一旦有所动作,极有可能是在北平一带,而且最有可能的具体地点便是丰台。”

 方如今向这位老上司投去钦佩的目光。

 丰台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战略位置。

 它位于北平西南,自清末民初建立火车站以来,交通四通八达,客货运输畅通,北宁、平绥、津浦、南满等路线,均以此为枢纽。

 它被称作平津的南大门。

 日寇要侵吞平津、占领华北乃至全中国,必须首先把丰台搞到手。

 为此,他们费尽心机,搞了许多动作。

 “张组长,这一点咱们想到一起去了。”

 “怎么,你也觉得是会是丰台?”

 方如今点点头,他是知道卢沟桥事变的,但张鑫华推测出了这个地方,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如今,事实上,近期中日双方军队已在丰台发生了两次冲突。”

 “什么?”

 方如今的认知当中一直以为志村菊次郎是日方突然发起的,没想到听了张鑫华的话,才清楚人家早就在搞预演了。

 丰台镇的主要地面,尤其是火车站,由我方军队守卫着。

 日军则驻在火车站东北角的一处原英国兵营里。

 两军驻地相距仅数百米。

 6月份,一列满载中国士兵的列车开进了丰台。

 不远处,几名中国士兵正悠闲地放牧着军马。

 刺耳的火车汽笛划破长空,惊动了正在悠闲吃草的军马,,间变得狂躁不安,四散狂奔。

 士兵们反应迅速,纷纷上马追赶,试图控制住这些受惊的战马。

 然而,一匹最为迅猛的军马,如同脱缰的野马,不顾一切地冲向了日本兵营的建筑工地。

 日军一直在等待的闹事机会,竟然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降临。

 他们迅速行动,扣住了那匹闯入禁地的军马。

 我方士兵见状,心急如焚,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在这敏感的对峙时期,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爆炸性的后果。

 而日军扣马的行为,无疑是在挑衅,也是在试探我方的底线。

 一场看似偶然的冲突,实则暗含着双方深层的较量与博弈。

 丰台镇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