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初见端倪

 夜色渐浓,热闹的郡王府渐渐冷清了下去。

 街上传来打更人的金锣声,隐约能听见东市的击鼓声。

 亥时将至,宵禁要开始了。

 吊唁的客人都已离开,偌大的河间郡王府上,只剩下了面有哀色的家人和忙碌收尾家丁。

 灵堂里点着长明灯,李孝恭的三个儿子和七个姨娘,坐在灵床旁守夜。

 “昨天这时候,主人还在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

 大娘子眼神空虚地念叨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两只眼睛立刻就有神了:

 “他还留下了百余个歌姬舞女!统统打发走!”

 她恨恨地站起,拔腿就往外走。

 五姨娘是回鹘人,她嘀咕一句“这大热天还得放三天,人都臭了,你们汉人真麻烦”,便也离开了灵堂。

 二儿子李晦不声不响地跟了出去。

 就这样,一家人都找借口离开了。

 李孝恭的尸体盖着白布,孤零零地躺在灵堂,长明灯在他脚边闪烁。

 堂门的黑暗中,探出了两个贼头贼脑的小脑袋。

 “明哥,我改主意了,要不我明天替你来……”狄仁杰的声音都在打颤。

 “去你的!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

 李明强撑精神,把狄仁杰一脚踢进了灵堂。

 和电视上不同,真正的烛火是很昏暗的。

 火光摇曳,白幡招展。

 晦暗不明的光线照射在苍白的裹尸布上,营造出一种中式恐怖的氛围。

 咕嘟~狄仁杰耳朵嗡嗡的,感觉像脚踩在棉花上,脑子一片空白,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别说敬鬼神而远之的唐人,连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李明,都不免心里七上八下。

 但转念一想,如果此事处理不好,自己也可能像李孝恭一样,腿一蹬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

 他的胆子就又到了起来,给小弟打了管鸡血:

 “查人你不行,查物我不行。河间郡王的冤屈、巴蜀人民的希冀,就全靠仁兄你啦!”

 “嗯……嗯!”

 小狄鼓起勇气,蹑手蹑脚地摸到尸体旁,从随身的布兜里,掏出了验尸用的器具。

 在烛光的照耀下,那器具泛着苍白的光泽。

 是一根细长的银针。

 “啊?!”李明的下巴差点掉下来了。

 我在期待什么?

 就这?

 验尸不是应该敞开心扉、脑洞大开、搜肠刮肚、敲骨吸髓吗?

 用银针?

 又不是拍电视剧,这玩意真顶用吗……

 在李明怀疑的目光中,狄仁杰深吸一口气,不敢去看盖着白布的脸,直接将银针刺入尸体的咽喉,嘴里嘀咕着以缓解压力:

 “如果郡王真是被毒杀,咽喉处会残留药液,银针应该能测出来……吧。”

 “如果测不出来呢?代表没毒吗?”

 “代表测不出来。”

 “……”

 还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是吧。

 李明越来越觉得这种民科土办法不靠谱。

 但吐槽归吐槽,当民科大佬狄仁杰操作时,李明还是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毕竟狄仁杰不是宋慈,俩小孩也不可能真的在郡王府里,把郡王的尸体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