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请选择您的出生点(第3页)
李明可以与之共谋大事。
而相比之下,韦待价太嫩了,造反的话题会吓着他的。
李道宗则古板方正,又有宗室的包袱,不太可能参与这种近似大逆不道的擦边行为。
把握各个手下不同的性格和特长,是当一把手的关键,没有之一。
侯君集眉头紧锁,盯着自己研究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地形地图,一手抚摸钢须,都快把手掌印出印子了。
许久,他眉头倏然舒展:
“符合殿下的要求地方,倒也不是没有。”
他眼里放光,将手指点在梁州和兴州的地方。
这也是汉中盆地所在的位置。
“此两州为古汉中郡,在南山(秦岭)以南、巴山以北,以此两座山脉为屏障,足以抵挡大军。
“两山之间,有汉水纵贯东西,又有沮水、漾水、玉带河沟通南北,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两州互为犄角,若被攻击一处,另一州可以乘水路迅速支援粮草兵马,足以自持。”
对于侯君集的提案,房玄龄也是微微摇头:
“汉中固则固矣,然而空间略显局促狭小。
“以此地为基础,难以席卷天下。
“昔日汉末三国,汉中先后落入张鲁、刘备之手,然而这些势力终归没能成大气候。”
他用丰厚的文史知识,成功反驳了军事见长的侯君集。
听着两位大能的互相争论,李明也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在地图上有模有样地画着:
“江南的杭州与越州,如何呀?”
他想效两百多年后的钱王“故事”。
这个提议立刻遭到了两位战略大师的联合拷打。
房玄龄直言劝谏道:
“殿下若真想谋大事,最好别把眼光放在淮水以东。”
李明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因为太热了?”
虽然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末以后的事情了,但唐初的南方也不至于这么不堪吧?
除了唐朝间冰期天气炎热,他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解释。
对于小殿下的疑问,侯君集指着地图,耐心地讲解:
“殿下请看,淮水以南多山川丘陵,河网密布,地形支离破碎。
“这导致交通不便,若一处受敌,其他地区难以相助。
“况且南方人丁稀少,军事重镇同时也是经济重镇,一般都坐落在江河的岸边,纵深较浅。
“所以,来自北方的力量若合兵一处,攻打防线的薄弱处,则南方守军难以互相接应支援。
“而一旦突破了最初的防线,则南方缺乏纵深的弊病就会暴露无遗,重镇一旦被分割包围,则全线溃败。”
这都是大唐开国之战的经验教训,也是为什么李靖与李孝恭能迅速攻灭萧铣等势力,一统南方。
唐朝以前的南北方战略,与唐朝以后是截然不同的。
房玄龄与侯君集两人争论许久,各自发挥特长,提出方案又被一一否决。
从南点到北、从西点到东,差不多把整个大唐疆域都鸟瞰了一个遍。
就是没有选择出让人满意的封地。
这不是因为两人业务能力不足,而是李明给出的任务目标实在太变态了——
以两州之力,抵挡全天下剩下的三百五十八州。
悬殊之差,无异于螳臂当车。
但两人对这个无厘头的任务,丝毫没有半点怨言。
因为他俩内心深处想干但又不敢说的大事,在天下太平、吏治昌明的贞观时期,又何尝不是螳臂当车呢?
两人争执不下,辩得口干舌燥,房玄龄看向了李明:
“殿下,您觉得呢?”
侯君集也看向了他:
“一切都由您定夺。”
两人争论的时候,李明没有再插嘴。
全程静静地聆听着,像是一个谦虚的学生。
在充分听取正反双方的意见、受到双方的启发之后,就该是他这个领导拍板的时刻了。
“房公与侯公,不愧是我大唐的二柱石,二位的意见对我大有裨益。
“所以……”
在两人不解的目光中,李明将手指,点在了大唐地图的东北角。
在侯君集或房玄龄的方案之中,他选择了“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