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吃吃陛下的人血馒头(第2页)

 “像现在这样中原强盛,那还好说。一旦中原式微……”

 李明抄起一根鸡毛掸,踮起小脚尖,拼命地指点着西域的通路。

 “高昌必然倒向敌对势力。”他严肃地说着:

 “届时,西域的商路就被切断了,而彼时中原已经衰弱,恐怕难以发起去年那样

的远征。

 “如此一来,连通商的利益也一并失去了,对中原的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不但会加速中原的衰落进程,也会导致我们再也无力控制西域。”

 李明想起了历史书上的记载。

 自从大唐的安西都护府陷落以后,西域脱离中原的控制长达百年之久。

 导致后人只能在诗词中追忆汉唐的强盛。

 这,是不行的!

 李明一脚踩在萧瑀的奏折上:

 “所以这篇要求放弃高昌的奏折,何止是垃圾,简直是对历史的犯罪!”

 李世民的眉毛立刻皱了起来。

 李明的意见,恰好说到了他的思维盲点上。

 身为打谁灭谁的天可汗,李世民意气风发。

 胡人不听话?揍一顿就好了。

 在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贞观朝,他确实对国力处于下降期的战略思考甚少。

 而唐朝,正如其他王朝一样,总是会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

 如何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尽量保证对西域的影响力、尽量维持中原基本盘的稳固和完整呢?

 用一些羁縻在外的胡人守边,显然十分不靠谱……

 “你说得……很有道理。”李世民沉重地点头。

 虽然两人都得出了“应直接管辖高昌故土,增设西州”的共同结论,但显然李明的理由比他的更充分。

 “然而……”

 李世民不由得端正了坐姿。“然而朝中的文官都反对此举,以萧瑀的态度最为典型,他列举的三点原因你也都看到了。

 “我虽为一国之君,但不可能亲力亲为,是需要底下的官僚办事的。

 “一项国策,我虽能强令通过。但如果百官不服,他们也照样能阳奉阴违,让事情办不成。”

 不知不觉中,李世民的态度从单纯的考校,渐渐转变成了探讨。

 而李明也听得极为专注。

 他知道,李世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这些,都是亲身当了皇帝才能亲身体验到的宝贵经验啊……

 “所以为人君者,御下不但要擅权术,也要会动人心。”李世民沉静地阐述着:

 “现如今百官都不愿直接管辖西州,只想依循旧例、羁縻统治。

 “你有什么办法说服他们?”

 李明摸了摸不存在的胡子,回答道:

 “要说服他们,首先得要知道,官员们为什么反对管辖西州。”

 “原因不是都写在奏折上了么?”李世民明知故问。

 李明抱起了胳膊:

 “正因为写在奏折上了,所以这更不可能是真正的理由。”

 李世民眉头一挑。

 “我猜,文官们应该是觉得,直接统治西州并不会直接给他们带来直接利益,但却会让他们的工作量增加吧。”

 李明从自己基层公务员的经验出发,给出了猜测。

 当自己负责的辖区多了一个街道,那工作量将不成比例地增加——

 人事变动、日常报表报送、现场非现场检查、各种kpi考核……公文琐事能把人逼疯。

 从底层办事人员的角度出发,李明觉得,贞观朝的这些文官们对西域的态度,大抵也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对极对极!”李世民不禁连连击节。

 他已经出离惊讶了。

 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家伙,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皇子。

 到底是怎么把那些老官油子的心态,把握得这么精准的?

 就算是他李世民,也是在登基之后吃了前朝老臣的几次软钉子,才大致摸清了老官油子们偷懒摸鱼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