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直把东北作缅北(第3页)

 “总之,在朝廷的建设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安民乐,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今日份的报纸。

 李明没有说谎,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印着一连串惊悚的大标题:

 《谢邀,人在辽东,刚赚了十贯》

 《朝廷在辽东大撒币,你怎么还不去捡钱?》

 《三免两减半,陛下德政让冻土成热土?》

 《辽东,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

 当然,这些软广都是李明自己写的。

 里面的内容不能说虚假,因为朝廷实打实地在辽东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李明也确实“计划”从下到上地改革整套行政体制。

 不过为了忽悠……不是,劝导人才前往建设东北边远地区,他在软文上用了一些文学上的修辞手法。

 包括不限于夸张、提供片面信息、将未来“或许”的新政提前在纸面上“实现”,等等。

 不过,正如李明所预料的那样。

 唐朝人还是淳朴的,还没有遭受过水军、舆论战或者fake news的毒打。

 袁天罡同样如此,对“印在书上的”东西有种本能的信任。

 他真的信了,眼中泛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袁道长,那里可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啊。”

 李明在袁天罡耳边煽风点火,仿佛恶魔的诱惑:

 “你想想,辽东有那么多新增人口,他们的思想都是白纸,没有被儒教经学所毒害。

 “如果袁道长能率先在辽东扎根,在当地天真单纯的民众中间

,传播你的思想,那……”

 咕嘟……袁天罡贪婪地咽了口水。

 作为探寻世间大道的思想家,他最大的执念,莫过于让自己的思想流芳百世。

 就像春秋战国时的那些思想家一样。

 即使四处“化缘”要钱,也只是为了让自己毕生心血所作的经书能多印一本,让多一个人看见。

 他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若能早生千年,在百家争鸣的年代,他袁天罡何尝不能开门立派、著书立说?

 只可惜,他生在了唐朝,哲学的赛道早就被“这个子”、“那个圣”占据了。

 如果,能在一片没有被其他学派污染的处女地上,传播自己的学说……

 那他袁老道,也不是不能当一下至圣先师!

 “如果辽东真有你说得那么好……”他显然有些心动。

 李明给他添上最后一把火: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过几日我便要去趟辽东。袁道长何不同行?”

 一听连路费都能省了,袁天罡兴奋之余,又不免怀疑:

 “小施主,我与你非亲非故,你为何要帮我到这地步?”

 很好,这人虽然有点轴,但基本的情商还是在线的。

 李明也不隐瞒了,直言道:

 “道长,小弟我便是辽东的新任节度使。

 “要让辽东更为繁荣富庶,离不开道长的襄助。”

 他诚恳地向袁天罡行礼。

 “繁荣富庶?”袁天罡一愣。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研究河图洛书所揣摩出来的数字技巧,对治理地方能产生什么作用。

 而且他也不知道,这个“节度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既然能有一位贵人欣赏他的学识,那他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反正自己烂命一条,被骗了又能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