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太子的阳谋
第104章 太子的阳谋
“打猎?可是我很忙的。”
李明咂着嘴挠了挠头,下意识地望向了书房外。
长安报社里,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忙景象。
而在嘈杂的环境中,“总编”裴行俭的惨叫声格外刺耳——
“来俊臣,你又用错词了!去辽东的那叫‘海阔天空’而不是‘山穷水尽’!”
“李敬业,什么叫辽东‘天高皇帝远,欢迎充满野心的你’?你想让辽东成为盗匪逃犯的庇护地吗?这里是皇城根下!你想让咱们都被关进天牢吗?”
“还有李孝逸,你怎么能造谣说陛下将迁徙河北之民至辽东呢?你这不是对陛下尊敬,你这是在假传圣旨!”
李明把门关上,书房里立刻清静了。
房间里坐着几位客人,此时正在淡定地喝着茶,假装没听见外面那些大逆不道的内容。
来客是曹王长史房玄龄、曹王典签韦待价、鲁王傅李道宗、宋王司马侯君集。
这四人性格迥异、地位参差、立场也不尽相同。
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是“皇十四党”在朝内的核心成员。
“看到了吧,我真的很忙。”李明对着四位心腹,夸张地抹了抹额头的汗珠。
就在这几天时间里,他发动了一波又一波舆论攻势,每天新造热点,不遗余力地为辽东做着宣传。
而这些软文的内容,又都不是空穴来风,都能与朝廷的一系列对辽东的帮扶政策一一对应上,只是用词浮夸了一些。
于是,这些宣传材料先是在长安的士人之间,引发了关于辽东的大讨论。
这股热度又随着仆人、酒馆小二、商人之口,一层层渗透进了长安的民间,掀起了一阵“辽东热”。
然后,又随着在长安进进出出的客商,缓慢而坚定地向全国范围内扩散开来。
虽然这股舆论攻势暂未收获看得见的实效,但是世人对于东北那片“苦寒之地”的印象,正在慢慢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而处于这场舆论风波的最核心,李明自然是每天忙到飞起,稍稍体会到了几个月前孙伏伽的那种工作状态。
然后,今天这四个心腹突然同时造访,让他暂时放下手下的工作,过几天一起去北禁苑打猎?
“而且我人太小了,不会打猎也不会射箭,过去就是晒太阳喂蚊子。”
李明已经开始琢磨逃课的借口了。
房玄龄微微点头:
“殿下所言甚是。您可以与陛下请个假。”
“房相公!”四人中最年轻的韦待价憋不住了:
“此次秋狩是陛下亲自组织,所有在外的亲王全部回京参加。
“兹事体大,不是您平时上的课,怎么能任由殿下逃课呢?”
在外面,韦待价是绝对不敢和堂堂尚书左仆射这么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