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齐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2页)

 李明的脑子开始飞转。

 “我在九成宫,好歹也算间接救了太子一命。

 “现在又彻底失去了夺嫡的理论可能,对他不构成威胁。

 “他会就这么放过我么……”

 他摇了摇头,觉得这是异想天开。

 政治不是恋爱模拟器,没有那种数值化的“好感”点数。

 政治机器们的一切决策,都是基于、且仅仅基于现实利益。

 “救命之恩”这种东西,在道义上重于泰山,在利益上轻于鸿毛。

 因为在完成“救人”这个动作以后,救人者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是否投桃报李,完全依赖被救一方的良心。

 很显然,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李承乾的所谓“良心”上,多少有点搞笑了。

 九成宫事变才过去几天呢,李承乾就马不停蹄地向他发起了进攻。

 等他彻底失去了反抗之力,这个疯批会就此停手?

 还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李明口中发涩,悄悄向后退,头一次仔细观察自己目前最大的对手。

 太子李承乾,一身汉铠胡甲混搭,长相阴柔,偏要扮做粗鲁的突厥人。走路不便,在马上却如鱼得水。

 就像他的外表一样,他的性格也充满了互相矛盾的不协调感。

 谨小慎微,时刻担心储君之位被夺,恐怕受迫害妄想不会比李明轻多少。

 然而,却在行为举止疯癫不堪,不断挑战着世人的底线,仿佛生怕自己不被废了似的。

 简直就是一个由理性堆砌而成的疯子。

 皇权的重压,把大家都压迫得抬不起头了啊……

 “诸爱卿平身。”

 陛下一声令下,在场所有人终于得以抬头,活动一下酸胀的脖颈。

 李世民高踞典礼高台之上,一身戎装,威严无比。

 “近日秋高气爽,鸟兽肥美,正是秋狩的季节。

 “朕不禁想起年幼时,太上皇携朕与兄弟数人,牵黄擎苍呼啸山林,好不痛快。

 “唉……如今物是人非,朕啊,也上了年纪。

 “人一上年纪就容易感怀,朕,想你们了。

 “可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外地。掐指一算,朕与你们,还能再见几次面哪?”

 说得是情真意切,皇子们无不潸然泪下。

 李明也无语凝噎。

 因为他才是这次召集皇子团聚、一同秋狩的主因。就是为了他这碟醋,李世民才包的这顿饺子。

 “正好借大家齐聚禁苑的机会,朕有一件关系皇家的大事,要向诸位宣布。”

 开场的客套话过后,李世民直奔主题。

 大致是,十四年前,他在玄武门猝然起事,皆是被李建成、李元吉所逼,情非得已。

 但这起事变,在客观上也确实破坏了皇帝与储君的传承。

 为了维护礼法的正统,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他决定——

 正式承认自己的政变之实,并追封李建成为皇太子,谥号“隐”。李元吉为巢王,谥号“剌”。

 一番表白,不可谓不透彻。

 在场之人无不动容,悲哭声不绝于耳。

 这其中,哭得最凶的当属韦贵妃。

 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当不成皇后了。

 为了李承乾的地位稳固,陛下不惜自污。

 又怎么可能另立新后,让韦贵妃的儿子李慎,对李承乾构成新的挑战呢?

 李世民让自己情绪积淀了一会儿,继续一字一句地说道:

 “李建成与李元吉,虽有诸多不是,但朕与他们毕竟兄弟一场。

 “他们无后,朕是忧心如焚。

 “根据礼法,朕决定,将二位皇子过继给他们,让两家的香火不致断绝。

 “李道宗,接旨。”

 礼部尚书李道宗,客串起司仪的角色。

 接下来,就由他宣读这份对皇家至关重要的敕旨。

 李道宗深吸一口气,先是向皇位恭敬一揖,举重若轻地向高台走去。

 大家立刻安静下来,竖起耳朵

仔细聆听。

 重头戏来了!

 李承乾低着头,嘴角勾勒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李泰看看皇兄,又看看李明小老弟,若有所思地皱起眉头。

 李治什么也不说,轻轻拍了拍李明的肩膀。

 李明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他突然懂王附体,当李道宗路过他跟前时,向对方喊道: